于是,苏墨等人告别温吞,甚至还跟方宁告别,然后七个人匆匆而去。
温吞拉住了方宁,高兴地道:“兄弟啊,咱们回书院,已经不远了,傍晚时分定然赶到。”
于是,方宁等一行人跟上了温吞,加快了速度前往崇文书院。
夕阳西下的时候,方宁等一行人跟着温吞来到了距离武安城外西北三十里的一处山谷当中。
这处山谷地形平缓,绿树成荫,溪流潺潺,颇有鸟语花香的意境。
远远望去,碧瓦在苍翠的林木间错落,红砖砌就的院墙顺着山势延展,足足有三里多长,竟将半个山谷都圈入其中。
红砖绿瓦之前,是座四柱三门的高大石牌坊,坊上刻着“崇文书院”四个鎏金大字,在老远的地方都能够一眼望到。
书院并非闭门造车之地,牌坊外早已形成了热闹的小集市。
十几个挑着担子的村民沿路摆摊,有的卖刚蒸好的米糕,有的摆着笔墨纸砚,有的摊位卖一些手工艺品,多是书院里的学子们来这里消费,规模不大,但很有烟火气息。
不远处的山脚下,散落着几十户农家,黄泥墙配着茅草顶,烟囱里飘出的炊烟与山谷间的薄雾缠在一起,竟有几分世外桃源的味道。
“温夫子!您可回来了!”
一个卖糕的农妇笑着招呼,递来一块热乎的米糕。
“我家娃儿说您上次讲的《论语》他还没听够,您啥时候再去村里开课啊?”
温吞接过米糕,塞给身边的童柔,笑着应道:“过几日就去!你家娃聪明,上次问的问题,比书院里的有些学子还透彻。”
在向着崇文书院的山门走去的路上,碰到的村民和商贩,都纷纷和温吞打招呼,有的叫他夫子,有的叫他温大夫,有的叫他温爷爷,还有的叫他温半仙。
一路走下来,打招呼的人络绎不绝。
方宁跟在身后,啧啧称奇。
他能够感觉得到这些村民和商贩那是真的和老文侠打到了一块去了,彼此之间打招呼对话是那么的轻松自然。
眼看着快要到山门了,方宁忽然停下脚步,侧耳细听。
“有马蹄声!”
经过方宁提醒,很快丁一也听到了,夏青山迟了好久才听到,至于说温吞好像没有听到,但方宁相信,这老家伙一定早就听到了,而且听到的绝对不是山谷的回响。
“三里外有骑兵过来,至少五十人。速度不快,大概还需要十多分钟才能到山门。”
和草原王庭的骑兵战斗过那么多场,方宁对骑兵的速度太熟悉了,只是凭着马蹄声的急缓,就已经判断出来骑兵队伍的行进速度。
温吞捻须一笑,拉着方宁的手就往路边站。
“好兄弟!你这耳朵真灵!咱们等等看,是不是你说的这么多。我倒要瞧瞧,是谁带着这么多骑兵来书院?好大的派头。”
一行人刚刚站好,石牌坊后的书院山门突然“吱呀呀”地被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