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言情 > 晋末高门 > 第153章 刘穆之

第153章 刘穆之(1 / 2)

王愔之向内走去,看着大堂上的案几,当年王恭就是坐在这里接见北府众将,与幕僚议事,签发一道道的军令。

可惜终究不纳忠言,兵败惨死。

再往深处走,已经没有王恭生活过的痕迹了,刘牢之早已将王恭生前的遗物付之一炬。

有的,只是刘氏父子二人的妻妾,未来得及带走的东西。

“督帅,节哀!”

郗绍并不清楚王愔之的心理状态,从旁叹了口气。

“嗯!”

王愔之点了点头,又道:“我听说殷简之奉殷仲堪棺椁回了丹徒安葬,并于墓前结庐自守。”

“哦?”

郗绍眼前一亮,忙道:“待水军整饬之后,仆便领着部曲去丹徒斩下殷简之的头颅祭奠大伯!”

“要我和你去么?”

王愔之问道。

“不了!”

郗绍略一迟疑,便道:“督帅就当作不知,免得有损名声。”

王愔之懂了,郗绍不止是杀殷简之,还要开棺戮尸,这确实会给名声带来很不利的影响,恐怕这也是郗绍给自己交的投名状。

以示自断后路。

而外面,正在把军府大堂布置成灵堂。

没一会子,军中吹鼓手来了,王愔之教他们吹奏哀乐。

待学会之后,灵堂已经一片缟素。

王愔之换上斩衰孝服,对着堂上的王恭灵牌拜下。

堂外,鼓吹手们,吹奏起哀乐。

哀乐改编自陕北民乐唢呐曲《风风岭》,以唢呐吹奏最佳,可这个时代不可能有唢呐,吹鼓手以洞箫和横笛吹奏,也是别有一番凄凉风味。

1949年,哀乐被中央政治局正式定为典礼用乐,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追悼会上。

只要音乐奏响,再不相关的人都会情绪低落、目中含泪。

高亢的连续几下吹奏骤然跃出,又在一个长长的尾音之后,曲调急转直下,变得柔缓低沉,似乎在呜咽、也似乎在悲哭。

随即高亢的音符再度跃出。

哀乐只有两段曲调,一段高亢,一段低鸣,反复吹奏下,对王恭的缅怀与呜咽悲哭相互交替,灵堂里渐渐弥荡起了一股催人泪下的悲伤氛围。

“呜呜呜~~”

薛燕儿和薛兔儿抹着眼泪大哭起来。

“你们哭什么?”

薛银瓶刚横了眼过去,却是鼻子募然一酸,几欲洒泪。

“王郎这曲子……感人至深,若无拳拳孝心,又何以谱出,罢了,王孝伯害于奸人之手,可悲可叹,当得起仆一拜!”

张绍也是眼圈红了起来,拜倒在地。

“哎,王郎啊!”

众人又是心酸又是佩服,此曲必将流传后世,遂纷纷拜倒。

王愔之未让随行众将祭拜王恭,有他自己就行了,毕竟这个时代,主择臣,臣亦择主,良禽择木而栖并不是贬意,没有愚忠的说法。

特别是士人,当官当的不舒心了,直接挂印而去的比比皆是。

当然,这只是西晋才常有,到了东晋,因地盘狭小,士人又享受了几十年的和平,人口爆炸,一个以往看不上眼的县令长都争来抢去,已经没人抗拒出仕了。

但无论如何,臣下仍具备明清所不具有的人身自由与独立人格。

这也是上古人文精神步入末路时,留下的最后余辉。

“阿父,什么声音?”

何会顿住脚步,侧耳聆听了片刻,就觉悲意阵阵翻涌,不由问道。

“应是祭奠孝伯公之作,走,我们进去!”

何澹之挥了挥手。

铁瓮城中门大开,父子俩直接走了进去,

就看到堂外,一排鼓吹声吹奏着哀伤的乐曲,个个目中含泪,还有人边哭边吹,气息都不顺畅了。

“这……”

两父子面面相觑,步入大堂。

王愔之起身迎接。

何澹之摆了摆手,与何会向王恭的灵牌长揖施礼。

王愔之依惯例,跪在火盆后面,磕头回谢。

何澹之眸光颇为深邃。

是的,恐怕日后,得自己给他磕头了,今日能生受王郎磕个头,实是难得啊。

“何叔,何兄!”

礼毕,王愔之拱手。

“贤侄,这曲子,催人泪下矣。”

何澹之抹了抹眼角的泪光,无奈摇头。

王愔之道:“悼念亡父,一时所感罢了。”

“贤侄赤诚之心,若孝伯公泉下有知,必欣慰矣!”

何澹之由衷的赞了句,就迟疑道:“此地说话可方便?”

王愔之道:“都是自己人,何叔但说无妨。”

何澹之道:“我这子嗣,和王郎也算熟识了,今欲在王郎帐下讨个差使,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