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赠汪大山!
谁人若欺我西部边军将士之家眷,我定亲自持刀登门拜访。
为我阵亡将士,讨个公道!
边军将士,手足兄弟苏秦,留!”
苏秦落笔,掷地有声。
他拿着这首诗文,来到汪母身边。
“大娘,我苏秦身无分文,没有银两接济您。只能留下这首笔墨,若有人再敢来欺辱你,你就将此诗文交予他看。有边军将士在,没有人敢对你动手。若生活困苦,也可将这诗文售卖出去,换取米面粮食。我日后,再替大山来看您。”
苏秦说完,转身就走。
丫头汪凝,则是留在此地,当场石化,神色大惊!
这就是苏秦的笔墨,这就是苏秦为汪大山这位兄弟所做的一件事。他留下了这首诗文,留下了饱含浓浓警告意味的字句。恐怕谁也不敢,招惹那些在边疆血战的将士!
这首笔墨,汪母既可以拿来卖钱,又可以拿来自保。更让汪凝目瞪口呆的是,公子的笔墨,极好!这一首诗文,写尽了汪大山在战场上的一生。这就是送给汪大山的,也是送给汪母的。
汪大山,没有给汪家丢人,他在战场上,就是这般奋勇,就是这般决绝,就是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血气!
李玉和秦正二人,立刻上前查看。当两人看到上面锋芒毕露,饱含杀气的字句之时,皆是神色大惊!
这时候,李玉的目光才落到那首诗文之上,整个脑子轰的一声,更为震惊起来。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一股磅礴的气势,扑面而来。李玉仿佛感受到了,一股边境将士冲锋厮杀的气势和决心!
“好,好,好!”
她连连说了三个好字,神色极为震惊。
宁国乃文道荒漠,她这个皇帝一直都想要振兴宁国文道,对于诗文,也有自己的见解。
“这首诗文,体现了担负保家卫国责任的自豪,边疆环境恶劣,将领戍边生活艰苦和孤寂,当真乃一绝。”
“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真乃绝句,绝句。若非处身在塞外,是绝对写不出如此惊人之诗文来的。”
“秦正,京城传闻,他文不成武不就?可而今却是当场写出这么一首诗文,这怎么可能?”
秦正也是脸色大变,“按道理,这不应该啊。苏秦的笔墨满腔愤慨,透露着一种将领对下属的爱护,哪怕是家眷,也容不得外人羞辱。可他,分明就是苏家的草包!”
李玉神色疑惑,沉下心来,说道:
“五年前兵部让一批老将军的后裔上战场,这其中就包括苏家的苏沐风。因为在战场上表现出色,所以苏沐风被朕屡次准予提拔。这一次朕召苏沐风回京,就是为了封赏他为大将军!”
“这苏秦所说的情况,之前朝廷确实不知情。但我宁国圣人,绝非昏庸无能之辈。对待边境将士,也是赏罚分明,极为爱护的存在。如果情况真的如他所说,有人抢夺将士军功的情况,定要严惩,还边境将士一个公道。”
李玉顿了顿,继续说道:“但是他要是敢胡言乱语,也会将他严惩。”
秦正见状,也是说道:“整个京城谁不知道言侯府上的那一桩丑闻?谁不知道这位侯府大世子文不成武不就。”
“侯府的小儿子苏沐风去服徭役,此事倒是兵部在册记载。”
李玉眉头一皱,又或者,这里面还有蹊跷?当初苏秦也去了边境,而为宁国一次次守卫边疆立下大功的其实是苏秦?
不可能。
这件事极为不可能。
李玉心中思量,这里面或许还有不为人知的隐秘。军功事大,不能寒了将士的心,此事必须查个水落石出。
她猛然回想起,最近苏镇山经常跑兵部,让兵部一次次递交奏折,要对边疆将士进行论功行赏,封赏他儿子苏沐风。倘若边境立下大功的是苏沐风也就罢了,倘若不是?
李玉神色低沉,可苏秦的名声在京城极差,他当真有那个能力在边境镇守数年,数百次退敌,立下滔天功劳吗?
“秦正!”
“你说有没有可能?”
“苏家大世子能文能武?”
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