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灵异恐怖 > 基因暗码:血色螺旋 > 第406章 涤心行动与圣堂魅影

第406章 涤心行动与圣堂魅影(2 / 2)

……(其他案犯的终局如前所述,或死于狱中,或刑期漫长,此处不再重复)

而曾遭受创伤却顽强站立起来的人们:

内蒙古,马文平的慈善模式已成为全国样板,他本人成为了退役军人的骄傲和榜样。

湖北云梦,程俊杰安享晚年,儿孙绕膝,其子继承了他的朴实与忠诚,在部队表现优异。

南昌,梁露的国际学术影响力日益增强,她正带领团队攻克更前沿的心理防护课题。

浙江嘉定,沈舟已成为网安领域的基层专家,多次受到表彰,他的故事激励着更多年轻人加入守护网络安全的行列。

西北的少年天才在正确的引导下,其“智能网络哨兵”项目获得了国家级青少年创新大赛一等奖,并被一所顶尖大学提前锁定。他的天赋,正沿着光明的轨道飞速成长。

光明与黑暗,救赎与沉沦,在这个时代同时上演,泾渭分明。

密钥对区块链合约的追踪取得了意外突破。

它发现,访问该合约所需的密钥碎片,其生成和分发模式,竟然与全球多家顶级学术机构的研究生和博士后访问特定学术数据库的权限认证逻辑,存在极其隐晦的数学上的同构性!

“圣堂”的守护者,竟然将密钥的生成机制,隐藏在了全球学术研究的日常活动之中!只有那些同时满足特定研究领域、特定访问习惯、甚至特定论文引用模式的学者,其访问行为才会在无意中参与构成密钥生成所需的“随机数”!

这简直是将罪恶的钥匙,化整为零,藏在了亿万次合法的学术活动背后!

“不可思议的设计…”连林建奇都为之惊叹,同时也感到脊背发凉,“‘摇篮’的继承者,不仅是技术天才,更是深谙人性的心理学家和社会工程学大师。”

这意味着,要锁定“圣堂”的掌控者,几乎不可能,除非能监控全球的学术活动并从中识别出模式。

但密钥也发现了一个并非漏洞的漏洞:该机制依赖于学术活动的“真实性”。如果大量伪造的、符合模式的学术访问出现,可能会污染其随机性来源。

“启动‘涤心’行动第二阶段,”林建奇下达了一个近乎悖论的指令,“利用我们所能影响的学术资源,模拟符合密钥生成条件的‘合法’访问流量,对其进行‘污染’,降低其可靠性,甚至…尝试触发其安全机制,迫使‘圣堂’的维护者现身。”

这是一场在对方制定的规则内,与隐形对手进行的超高难度舞蹈。

净蚀的锋芒,再次指向了未知的深渊。

而这一次,战场是全球的学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