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孙长卿可是从革命老区过来的,他是担心夏沫说出不该说的话,思想问题跑偏。
“一个月前,当我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们村里唯一的老师张老师当场哭了。”
夏沫的声音平静,“她不是为了我考上大学而哭,而是为了她自己——十年前,她同样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却因为那场运动永远失去了读书的机会。没有上大学成了她一辈的遗憾。”
操场上鸦雀无声,这种私人化的开场白在目前的公开场合极为罕见。夏沫看到前排有几位女老师悄悄抹了抹眼角。
“我们这一代人,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
夏沫继续道,声音渐渐坚定,
“幸运的事,我们赶上了恢复高考,获得了改变命运的机会;不幸的是,我们中许多人已经不再年轻,有的已经为人父母,却要和比自己小十岁的同学一起从头学起。”
台下传来低声的赞同和叹息。夏沫注意到孙校长的眉头舒展了些,正专注地听着。
“但我要说,知识从不嫌弃追求者的年龄!”
夏沫突然提高了声音,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教育的根是苦的,但果实是甜的。今天坐在这里的每一位同学,都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才走到这一步——白天工作晚上复习,借书抄书,甚至有人步行几百里去参加考试……”
台下响起阵阵掌声,许多同学的眼眶已经湿润。夏沫看到舍友李晓梅正用力地点头。
“有人问我,为什么非要上大学?在农村不是一样能建设祖国吗?”
夏沫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全场,
“我的回答是:知识就是力量!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需要勤劳的双手,更需要智慧的大脑。今天我们学习科学问法知识,明天我们就能用这些知识让祖国变得更加强大,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掌声更加热烈,一些同学甚至站了起来。夏沫注意到孙校长也在轻轻鼓掌,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彩。
“最后,我想用一句古语与大家共勉——”夏沫深吸一口气,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无论我们来自哪里,无论我们年龄多大,从今天起,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大学生!让我们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