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重生 > 活在民国当顺民 > 第223章 玉娟结婚

第223章 玉娟结婚(2 / 2)

吴大勇婚后进进出出的,连着郭大厨家最喜欢讲究人的秋玲婶子,也给了三分笑脸。

偶尔能看到绿色的邮政自行车在胡同里叮铃铃,压过了福安那辆新自行车的风头。

自行车的轱辘转啊转,从石榴咧嘴笑,转到了胡同里枯草萎黄。

难得的周末,婆媳俩开始给孩子的棉袄拆开重新做。

小锁儿跟小柱,被哥哥姐姐拢在炕上学习。

听着充满的怨念的读书声,刘翠芬轻笑:“娘,我觉着石头以后能当老师,你看管俩弟弟管的多好。”

李水仙噗嗤笑了,那哪是管啊,那是当爹娘的给了哥哥尚方宝剑。

家里的零嘴儿的分配权,全在哥哥手上,不去认字儿,不给吃零食。

于是打趣道:“石头要是当老师,估计以后工资都拿不回家了,全得花到学校!”

婆媳俩说说笑笑,手上飞针走线。

小孩儿的棉袄不能简单的续上一截,他们是连骨头带肉一块儿长,长宽都得改。

不过俩小的省事儿。

只要用哥哥姐姐的棉袄给改小就行了。

干到半上午,院门被敲响了,听着过来的是隔壁吕婶子。

刘翠芬穿鞋去开门。

人家来的是母女俩,也是端着针线筐子。

李水仙把人让到炕上:“你们怎么也到这会儿?”

吕婶子轻描淡写:“嗨,这不是前段时间在街道多领了几件志愿军的棉袄回家做。

九月底就要装车往前线送,这不紧赶慢赶的才交上活儿。

把家里的给耽误了。

不过也没事儿,咱们早一天晚一天的,最多让老二跟小三儿凉个脚脖子。

那边战场上可等不及。”

(除东北地区外,我国其他大中城市也广泛动员群众,为志愿军缝制棉衣、大衣、棉被和军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1951年10月,志愿军入朝作战的第二个冬天来临之前,志愿军后勤司令部已备齐当年的全部冬服。)

提到这个话题,空气都沉重了几分。

李水仙想起了宝根儿,入朝到现在,就收到了两封信,寄信也不知道往哪儿去。

回回回娘家,只能安慰嫂子,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玉娟心直口快:“那些个头上长疮脚底流脓的资本家就是该死,居然往前线提供黑心棉!

要我说有一个算一个,拉出去枪毙一点儿都不冤枉。”

这话虽说有些偏颇,可一个炕头上的四位没一个反驳的。

(1950年12月19日,彭德怀司令员给毛泽东主席的报告中说:“各军大衣多数未运来,42军棉鞋亦未运到。已穿上棉鞋者,大部破烂。还有棉衣、被毯,被敌机投燃烧物毁掉,不少人穿草鞋,自打之草鞋亦无备份,甚至还有部分打赤脚。”)

人民子弟兵,谁的孩子谁心疼。

李水仙不解道:“都出了这么多的事儿,怎么这些个资本家,还上蹿下跳的,都没治治他们?”

吕婶子在报社上班儿,消息还是灵通许多:“放心吧,那些人都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多久了。”

······

炕头上的茶话会没开多久,就被胡同里的一阵哭嚎声给打断了。

玉娟耳朵好使,仔细听了听迟疑道:“这是韩师傅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