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汉障不臣土 > 第238章 度田令

第238章 度田令(1 / 2)

第一幕:度田令

当邺城在瘟疫与饥饿的深渊中,苦苦挣扎,当冉闵在荒山野岭间,濒临绝境时。

一场不同于战场厮杀,却同样残酷,甚至更加诡谲的战争,正在进行。

不久之后,就在邺城内部,那早已脆弱不堪的秩序之下,激烈上演。

这场战争的矛头,直指那些在乱世中,依旧试图保全,自身利益的汉人豪强。

褚怀璧的官署,寒冷如冰窖。

这位“寒门砥柱”身上,依旧是那件,洗得发白的旧儒衫。

似乎已无法抵御,从骨子里透出的寒意。

他面前巨大的案几上,铺开着那幅,耗尽心血绘制的《邺畿垦殖图》。

旁边堆叠着,高高矮矮的竹简,全部都是户籍册、田亩账册。

以及……一沓用“人油墨”书写、触目惊心的《弹劾奏疏》。

他的手指,因长期书写和操劳,布满了冻疮和老茧。

此刻正紧紧按在,图上几块被朱笔,重重圈出的区域。

这些土地肥沃、靠近水源,理论上应是,最先被开垦的“熟田”。

但在户籍册和实际的粮税缴纳记录上,它们却诡异地“归属不明”或“产量奇低”。

“王家庄园,隐田超过七百亩,荫户三百余口……”

“李堡,私蓄甲兵二百,其粮仓之丰,远超上报数额十倍……”

“崔氏工坊,以赈灾为名,低价收购流民为奴,克扣朝廷工价……”

褚怀璧的声音,干涩平静,像是在陈述一件,与己无关的事实。

但微微颤抖的指尖,暴露了他内心的惊涛骇浪。

这些汉人豪强,这些曾经与他一样,诵读圣贤书的“衣冠之士”。

在国难当头之际,非但不倾囊相助,反而变本加厉地兼并土地、隐匿人口!

他们的粮仓里粟米满溢,甚至发霉,而城墙上的士兵和街边流民,却在活活饿死!

“《度田令》必须执行。”他抬起头,目光看向坐在阴影中的,墨离助手和无相僧。

眼神疲惫却锐利如尺,“唯有厘清田亩,追缴隐户,才能挤出最后一点粮食。”

“才能让兵士吃饱,才能让邺城……多撑几天。”

《度田令》,这是他制定的,最后手段。

派出官吏,重新丈量核查,邺城周边所有田产。

强制要求豪强,按实际田亩和蓄奴数量,缴纳“特别军资税”。

释放部分奴仆充军,这无异于,虎口夺食。

墨离助手的脸庞,在昏暗的灯光下,泛着冷光。

发出的声音,毫无起伏:“名单。”他只说了两个字。

褚怀璧将那份,弹劾奏书推了过去,上面罗列着七八个姓氏。

为首的赫然是太原王氏分支、清河崔氏的旁系,以及几个本地根深蒂固的豪强。

无相僧的身影,在阴影中蠕动了一下,檀木念珠发出轻微咔嗒声,仿佛毒蛇吐信。

“先从王家开始。”墨离的助手,冰冷地裁定。

“王瑄,王导的远房族侄,最是油滑,也最是贪婪,拿他立威。”

刀锋已然出鞘,精准地指向了,第一个目标。

第二幕:豪强傲

王家庄园,与其说是一处宅邸,不如说是一座小型堡垒。

高墙深壑,私兵巡弋,不同于外面的饿殍遍野。

这里却依旧保持着,一种诡异的“秩序”和“体面”。

王瑄,一个四十多岁、保养得宜、眼神中透着精明与傲慢的中年人。

他对褚怀璧派来的、手持《度田令》的寒门小吏,甚至连面都懒得见。

“度田?”王瑄嗤笑一声,对心腹管家道。

“褚怀璧?那个破落户出身的小吏?也配来度我王家的田?”

“告诉他,庄内正在闹瘟疫,不便接待。至于军资税……”

“王府近日周转不灵,只能先捐十石粟米,聊表心意。”

十石粟米!对于囤粮如山的王家来说,简直是赤裸裸的羞辱!

派去的小吏,面色铁青地回来复命,褚怀璧听完汇报,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只是默默地将王家名下原本标注“下田”的区域,在《垦殖图》上改为了“上上田”。

并在旁边用朱笔,写下一个触目惊心的,预估存粮数字。

“他们以为,还是那个清谈避世、逍遥法外的西晋吗?”褚怀璧的声音冷得像冰。

“他们忘了,这里是邺城,是冉魏,是快要饿死人的地狱!”

豪强们并非不怕,冉闵的刀,但他们笃信,法不责众。

笃信冉闵还需要依靠他们,来维持地方秩序,哪怕只是表面秩序。

更暗中笃信,就算邺城破了,他们还可以凭借,积攒的财富和土地。

向新的征服者,无论是慕容燕还是东晋,都能换取生存,甚至是富贵。

这是一种,基于过往乱世经验的、极度自私而傲慢的算计。

然而他们低估了褚怀璧的决心,更低估了他手中所掌握的、远超常理的黑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