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铮没有反驳。他取出战术笔,在平板上画出三条路径:A线沿图纹所示路线推进;B线绕行东侧岩脊,避开所有标注节点;C线原地不动,等待外部支援。
“A线风险最高,但信息支持最多;B线无依据,但避开所有可疑点;C线最安全,但阵法撑不过二十分钟。”
“时间不够验证。”沈悦提醒。
“那就部分验证。”罗铮转向楚瑶,“重启数据库,筛近三年参与过神经接驳项目的中医背景技术人员。重点看离职原因、指力测试记录、针法流派。”
楚瑶立刻操作终端。屏幕亮起,进度条缓慢推进。
罗铮又取出一枚针,蹲下,在图纹边缘轻轻刮下一点石粉,放入检测仪。读数跳动,几秒后显示:铀-235,微量,衰变特征与组织实验室废料一致。
“材料来源匹配。”他低声说,“图纹是用组织内部材料刻的。”
“那不就说明是真的?”铁砧问。
“不一定。”楚瑶抬头,“伪造者也能拿到废料。关键是——谁有能力在岩壁上刻下这种精度的图纹?而且是在我们进入后才显现。”
“针术激活。”罗铮说,“只有懂针法的人才能看到。这不是留给所有人的。”
“所以发送摩斯码的,和刻图的,可能是同一个人。”方晴说。
“也可能是两个人。”花叶萱补充,“一个留线索,一个发警告。”
罗铮站起身,走到通风口前。金属网格已被黑液腐蚀出细小孔洞,他取出探测棒,伸入缝隙,轻轻敲击内壁。回声沉闷,无空腔。信号源不在内部。
他换用热感探头,扫描网格背面。温度分布均匀,无发热元件。
“信号是反射的。”他判断,“有人在外围发射,通过通风管道反射进来。”
“那我们可以反向追踪。”楚瑶说,“用频谱分析,锁定原始发射点。”
她开始调试设备。罗铮回到图纹前,手指再次划过“天泉”标记。石面温度比周围高一度,能量残留仍在。
“如果这是真的。”他低声说,“我们不去,可能错过唯一生路。如果这是假的,我们一动,就全完了。”
“所以不能全信。”夏岚说,“也不能全不信。”
“那就验证。”罗铮看向楚瑶,“频谱分析结果出来了吗?”
“快了。”她盯着屏幕,“信号源反推定位中……坐标正在生成。”
罗铮又看向检测仪,石粉分析结果仍停留在铀-235的标识上。他取出针囊,将清明透雾针逐一检查。针体完好,无裂痕。
“等结果。”他说,“在确认信号源之前,谁也不准动。”
楚瑶的终端发出短促提示音。屏幕中央跳出一个红点,标注位置:石室正上方,垂直距离十二米,方位角274度。
“不是远处。”她抬头,“就在我们头顶。”
罗铮立刻抬头看向岩顶。黑液已停止滴落,但表面仍覆盖一层黏稠残渣。他取出强光探灯,调至窄束,向上照射。
光柱扫过岩壁,突然在一处凹陷中折射出金属反光。
他调整角度,看清了——那是一枚微型信号发射器,嵌在岩石裂缝中,外壳刻着一道细痕,形如针尖划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