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马华离职(1 / 2)

“何家菜”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口碑传开,饭点时常一座难求。

傻柱和娄晓娥忙得脚不沾地,后厨虽然也招了几个帮厨和小工,但真正能独当一面、撑起灶台的大厨,还是只有傻柱自己。

他毕竟也是四十多岁的人了,天天这么连轴转,铁打的身子也感到有些吃不消。

娄晓娥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柱子,这么下去不行,你得找个能替你扛事的帮手,至少能在你休息的时候顶上去。

不然你这身体累垮了,咱们这店怎么办?”

傻柱抹了把额头的汗,点点头:“是得找个人了。

一般的厨子我还真看不上,火候、调味差一点,味道就全变了,不能砸了‘何家菜’的招牌。”

他脑子里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马华。

马华是他在轧钢厂食堂一手带出来的徒弟,人老实,肯吃苦,最重要的是有灵性,对厨艺是真心喜欢。

傻柱那点压箱底的炒菜功夫,马华学了七八成,缺的只是独当一面的经验和一些核心的调味秘诀。

后来傻柱离开食堂,马华的日子也不好过,食堂效益差,他空有一身手艺却无处施展,听说也挺憋屈。

这天下午,饭馆过了最忙的饭口,傻柱解下围裙,跟娄晓娥打了声招呼:“我回厂里一趟,去找找马华。”

再回到轧钢厂,傻柱心境已然不同。

熟悉的厂区显得有些萧条,食堂里更是冷冷清清。

他很容易就找到了正在无聊削着土豆皮的马华。

“师傅?!”马华看到傻柱,又惊又喜,连忙放下手里的活,“您怎么来了?”

“怎么着?不欢迎?”傻柱笑着打量了一下徒弟,马华看起来有点蔫,没了以前在厨房里的那股精神头。

“哪能呢!快坐,师傅!”马华赶紧擦手倒水。

师徒俩聊了会儿近况,傻柱直接说明了来意:“马华,我那边饭馆的情况你也知道,现在忙不过来,缺个能顶事的人。

你在这食堂,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憋屈着呢。

怎么样?

愿不愿意过来跟我干?

工资肯定比你现在高得多,活是累点,但干得痛快!顺便,我也把最后那点看家的本事传给你。”

马华一听,眼睛顿时亮了,但随即又露出一丝犹豫:“师傅,我……我当然愿意跟您干!能学真本事,还能多挣钱,谁不愿意?就是……我这毕竟是铁饭碗,虽然现在半死不活,但……真要辞了,家里老人有点担心……”

傻柱理解地点点头:“我懂。

这样,你别急着辞职。

先办个停薪留职,先过来干着看看。

觉得行,以后再说以后的事;觉得不行,还能回厂里来,有个退路。

怎么样?”

马华一听这话,顾虑全消,激动地站起来:“师傅!谢谢您还想着我!我干!我明天就跟领导说办停薪留职!”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马华很快办好了手续,来到了“何家菜”。

傻柱说到做到,对马华这个徒弟真是倾囊相授。

从如何吊制顶级高汤,到各种秘制酱料的精确配比,再到对不同火候的精妙掌控,一点不藏私。

马华本就底子好,又肯钻研,进步神速。

很快,一些常见的招牌菜,比如宫保鸡丁、红烧肉、干烧鱼等,马华做的已经能有傻柱八九成的功力,足以在饭口高峰期独立撑起灶台了。

有了马华这个得力帮手,傻柱的压力骤减。

他终于可以稍微喘口气,有时间研究新菜品,或者陪陪娄晓娥和何晓。

后厨的队伍也稳定下来,马华很有师兄的样子,带着几个帮厨把小厨房打理得井井有条。

娄晓娥对马华也很满意,给的待遇相当优厚,奖金更是和饭馆效益直接挂钩。

马华的收入比在轧钢厂时翻了好几倍,干劲十足,家里人也彻底放了心,再也不提什么“铁饭碗”了。

偶尔,轧钢厂食堂的老同事来“何家菜”吃饭,看到昔日围着傻柱转的马华如今穿着雪白的厨师服,熟练地颠勺炒菜,指挥若定,菜品味道更是远超厂里食堂水准,无不羡慕不已。

“马华这小子,算是跟对人了!”

“瞧瞧人家这气派!比在厂里强多了!”

“早知道当年我也跟傻柱学两手了!”

这些议论传回轧钢厂,更是让不少还在苦苦挣扎的工人们心思活络起来。

有一技之长,似乎真的能闯出一条新路。

傻柱和马华师徒的成功,成了轧钢厂这个沉闷池塘里投入的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

陈小满和安雨琪来吃饭时,也注意到了后厨的变化。

“柱子哥,你这徒弟带得可以啊,这菜的火候味道,快赶上你了。”安雨琪称赞道。

傻柱得意地嘿嘿一笑:“那是!我傻柱的徒弟,能差了吗?马华这小子,是块好料!有他帮我,我就能腾出手来琢磨更多新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