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全族!供我科举 > 第40章 晴川诗会

第40章 晴川诗会(1 / 2)

六月的长江如一条觉醒的巨龙奔流不止!秦思齐站在渡口,汗水已经浸透了衣服,后背黏糊糊地贴在身上。他眯起眼睛望向江对岸,晴川阁仿佛一座浮在江面上的仙山楼阁与黄鹤楼遥相呼应!

"都到齐了吗?

"郑夫子手持名册,清点着蒙学堂的二十四名学生。他今日换了一身淡灰色的夏布长衫,头戴竹笠,看起来比平时亲和许多。

"回夫子,都到齐了。

"斋长周安恭敬地回答。

江边停着三艘乌篷船,是赵明远的父亲特意安排的。赵明远今日格外得意,穿着一身崭新的湖绸长衫,腰间玉佩叮当作响,正滔滔不绝地向同窗们吹嘘:

"这船可是我爹从汉口调来的,平时只接待官员...

"

"上船吧。

"郑夫子打断了他的炫耀,率先踏上了中间那艘船。秦思齐跟着李文焕和林静之上了左边那艘。船身随着他们的脚步轻轻摇晃,船夫撑着长篙,乌篷船缓缓离岸。江风迎面吹来,带着潮湿的水汽,总算驱散了些许暑热。

"思齐,你带午饭了吗?

"李文焕从书箱里取出一个精致的食盒,

"我娘准备了荷叶饭和卤鸭。

"

林静之也拿出个竹筒:

"这是冰镇的酸梅汤,最解暑了。

"秦思齐笑了笑,从包袱里取出刘氏准备的干粮,几个杂粮馍馍和一罐腌萝卜。虽然简单,但刘氏特意多放了香油,闻着也很香。

"尝尝我娘的卤鸭。

"李文焕不由分说,夹了块鸭肉放在秦思齐的馍馍上。林静之则倒了杯酸梅汤递过来:

"这天气,不喝点凉的可不行。

"

秦思齐道了谢,三人边吃边欣赏江景。远处,几艘货船正逆流而上,十几个纤夫赤着上身,弓着腰在岸边拉纤,古铜色的皮肤上汗水淋漓,号子声隐约传来。

"那些纤夫真辛苦。

"李文焕感叹道。

林静之点点头:

"我爹说,长江纤夫十人九病,活不过四十岁。

"

秦思齐望着那些佝偻的身影,想起了白湖村的乡亲们。若不是村里和茂才叔资助,他现在恐怕也在田间地头挥汗如雨...

"到了!

"船夫的喊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晴川阁坐落在龟山南麓,三层木结构,飞檐翘角,朱漆栏杆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学子们陆续下船,沿着石阶向上攀登。虽然已是上午,但暑气已经蒸得人头晕眼花。赵明远那帮富家子弟最先受不了,一个个气喘如牛,汗如雨下。

"就这儿吧...

"赵明远瘫坐在半山腰的一处平台上,死活不肯再走一步。郑夫子看了看其他学子疲惫的样子,点头同意:

"就在此处休憩。稍后讲授律诗之道。

"

平台上有几棵古松,投下斑驳的树荫。学子们三三两两找地方坐下,喝水擦汗。秦思齐注意到张成独自坐在最外围的一块石头上,手里捧着个粗布包,想必是干粮。他犹豫了一下,走过去递上半壶凉茶:

"张同窗,喝点茶解暑吧。

"

张成愣了一下,最终接过水壶,低声道了句谢。

"肃静!

"郑夫子的戒尺在石头上敲了敲,

"今日讲授律诗。诗词一道,大多名句皆由江山胜景触发。尔等观此大江,可有所感?

"

夫子先从律诗的格律讲起,平仄对仗,押韵起承,一一详述。接着又举了几首名作,如崔颢的《黄鹤楼》、杜甫的《登高》,分析其中的意境与技法。

"现在玩个飞花令热热身。

"夫子捋须道,

"以'江'字为题,轮流背诗,不可重复。

"

从赵明远开始,学子们依次背了起来。大多是

"日出江花红胜火

"、

"春江潮水连海平

"之类的常见诗句。轮到秦思齐时,他背了句相对冷门的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引来夫子赞许的目光。

几轮下来,已经有五人被淘汰,大多是那些平日只知死记硬背的富家子弟。令人意外的是,张成竟然坚持到了最后,与秦思齐、李文焕、林静之并列优胜。

"现在,每人作一首七绝。

"夫子宣布,

"题材不限,但需以眼前景物为灵感。限时半个时辰。

"

学子们顿时愁眉苦脸,有的抓耳挠腮,有的咬笔杆子。赵明远最先

"交卷

",摇头晃脑地念道:

"晴川阁上风景好,大江东去浪滔滔。

夫子带我们来游玩,回家吃饭乐陶陶。

"

这首打油诗引得哄堂大笑。郑夫子脸都黑了:

"赵明远!你这是诗吗?平仄全无,意境全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