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红尘劫渡十四(2 / 2)

种种如是迹象,让徐景行明白,感受自己的苍老老并非是一种单一的痛苦,它是很复杂的一种形态。

不过想想也是,众生皆苦,老苦能为其中之一,便说明这苦,不止体现于身体机能无可挽回的衰退,其中包含一个人社会角色彻底边缘化,以及漫长一生中所累积下来的且再也无法弥补的遗憾,如此,所产生的无力与怅惘,尤为沉重。

············

徐景行对老的感悟,从陈老倌个体的具象化逐渐扩展到了对安业县所有生机衰败之人的一种大概理解,为他接下来直面更尖锐的病与死两大人生至苦,奠定了一定程度带有悲悯色彩的基础,当然,他这些时日的细心观察与感受,也并非毫无所得。

他已明悟,老之所以为苦,其核心并非仅仅是身体的疼痛或不便,更在于失去。

当一个人,逐渐失去青春活力,失去社会价值,失去亲密伴侣,失去实现未竟梦想的一切可能甚至逐渐失去对记忆和身体的掌控,这种种失去所带来的无力感、孤独感以及浓浓的遗憾感,才是人老最深刻的一种折磨。

此番对老的领悟,徐景行并非是增加了多少知识,而是种种感悟,包括之前对生的感悟,全都转化为了一种沉淀于心的智慧,其中有无常慧,这一慧还很浅显,基于他对诸行无常开始有真切的感受,平等慧,是基于他真切体会到了娑婆众生在衰老面前的平等,因果慧则是跟他从前的积累有关。

倒是心中生起的一丝出离心,却让徐景行格外在意,他目睹了衰老的不可避免与其中所蕴含的种种苦恼后,对出离世间轮回有了迫切的念头,即便他已与主神签约成为一名任务者,也抵消不了他内心深处想要彻底超脱的渴望。

其中诸般智慧中,中道慧是徐景行最满意的所在,此智慧一生,他既不恐惧、厌恶衰老,也不盲目赞美新生,而是平静的接受世间所存在的一切自然秩序。

慧圆禅师对他身上的诸般变化心知肚明,脸上难得露出了真切的满意,“可是见了?”

“回师父,弟子见了,”徐景行闻言,轻声应道:“弟子在此间,见了众生老相,亦见了自身未来影,诸法无常,老苦逼切,唯有勤俭修行,方是弟子真归途。”

“善。”慧圆禅师放下手中茶盏,道:“你既已悟老,可知下一步我们该往何处而行?”

徐景行平静答道:“病苦相接,弟子已知前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