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军显得非常尴尬,一时不知道如何回应。
周阳看到这种情况,主动为张建军解围:“每个地方都有自已的实际情况,改革需要因地制宜。我相信昭阳市会妥善处理这些问题的。”
张建军感激地看了周阳一眼,但表情依然很复杂。
考察继续进行,但张建军明显没有了之前的锐气。面对临海市扎实的改革成果和群众的真心支持,他的质疑显得越来越无力。
傍晚时分,考察团准备离开。在临别总结时,张建军的态度发生了明显变化。
“通过今天的考察,我们确实看到了临海市改革的积极成效。”张建军说道,“虽然在投入和条件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但改革的方向和理念值得我们学习。”
这个表态让在场的人都松了一口气。从质疑到认可,张建军的转变很有代表性。
央视记者进行最后的总结采访:“张副市长,您如何评价临海市的经验?”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服务理念。”张建军坦诚地回答,“虽然我们在硬件条件上可能有差距,但在服务态度和工作效率方面,确实需要向临海市学习。”
送走考察团后,周阳等人才真正松了一口气。
“今天算是过关了。”袁成功感慨道,“没想到昭阳市那边会出问题。”
“这说明什么?”林小雨问道。
“说明真正的改革经得起任何检验。”周阳总结道,“而那些没有真正改革的地方,迟早会暴露问题。”
央视记者在做完所有采访后,对周阳说:“这次的采访素材很丰富,我们会制作成一期高质量的节目。”
“谢谢记者同志的客观报道。”周阳表示感谢。
晚上八点,所有的考察和采访都结束了。办公室里,周阳等人开始总结今天的经验。
“今天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周阳问大家。
“我觉得是群众的支持。”林小雨第一个回答,“无论是市民服务中心的群众,还是渔港镇的渔民,他们的真情表达比任何辩驳都有说服力。”
“确实。”高远山赞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谁真心为他们服务,他们心里最清楚。”
袁成功若有所思:“我觉得今天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启示。”
“什么启示?”周阳问道。
“改革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更是群众的事。”袁成功分析道,“只有让群众真正受益,改革才能得到支持和认可。”
正在总结经验时,周阳的手机响了。看到来电显示,他的表情变得惊喜起来。
“省委书记?”他接通电话,“喂,陈书记…是的…太好了…谢谢您的肯定。”
挂掉电话,周阳兴奋地对大家说:“陈书记刚刚看了央视记者的初步报道,对我们的表现非常满意。”
办公室里爆发出掌声。经过今天的考验,临海市的改革经验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
“还有一个好消息。”周阳继续说道,“陈书记说,省里已经正式确定,下周一召开全省政务服务改革现场会,临海市的经验将向全省推广。”
这个消息让大家都兴奋不已。从最初的试点改革,到现在的全省推广,临海市走过了一条不容易的路。
“看来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高远山感慨道。
就在大家为这个好消息庆贺时,林小雨又接到了一个电话。她听了几句后,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
“又有什么好消息?”袁成功问道。
“刚刚接到通知。”林小雨激动地说,“除了央视的报道,《人民日报》也要发表社论,专门评价临海市的改革经验。”
周阳感到有些不真实。从地方改革到央视报道,再到《人民日报》社论,这个影响力的扩散速度确实超出了预期。
【叮!检测到宿主的改革经验获得国家级认可,系统奖励:政策解读能力+30%,改革创新能力+40%,获得特殊物品“智慧宝典”(包含各类改革方案)。】
听到系统提示,周阳感到自已的能力又上了一个台阶。
“这下真的要出大名了。”袁成功笑道,“不过名气越大,责任也越大。”
“确实。”周阳点头同意,“我们要继续努力,不能辜负大家的期望。”
正在讨论未来规划时,办公室的门被推开。进来的是一个意外的访客——竟然是今天刚离开的张建军。
“张副市长?”周阳有些意外,“您怎么又回来了?”
张建军的表情有些尴尬,但更多的是诚恳:“周市长,我想和您私下谈谈。”
办公室里的其他人识趣地起身告辞,只留下周阳和张建军两人。
“张副市长,请坐。”周阳示意他坐下,“有什么话请直说。”
张建军深吸一口气:“我今天来临海市,本来是带着质疑态度的。说实话,我们昭阳市对临海市成为典型确实有些不服气。”
周阳点点头,表示理解:“这种心情可以理解。”
“但经过今天的考察,我发现自已的想法确实有问题。”张建军继续说道,“临海市的改革是实实在在的,群众的支持也是真心实意的。”
“那您现在有什么想法?”周阳问道。
张建军有些不好意思:“我想请临海市帮助昭阳市改进政务服务。我们愿意全面学习你们的经验。”
这个请求让周阳有些意外。从质疑者到学习者,张建军的转变确实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