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官场:白球掉袋,告别编外! > 第285章 赵部长的‘稳定大局’观

第285章 赵部长的‘稳定大局’观(2 / 2)

报告的标题,他思索了很久,最后定为——《关于优化临海市干部队伍建设,迎接新一轮发展挑战的若干思考》。

……

一周后,市委常委楼,小型会议室。

一场关于近期重点干部考察的碰头会,正在进行。

高远山主持,赵景德和几位相关部门的领导悉数到场。

会议议程过半,气氛一直很平稳。直到高远山清了清嗓子,主动把话题引到了周阳身上。

“同志们,寰宇能源的项目,已经正式进入了实质性谈判阶段。周阳同志作为总负责人,表现出的能力和担当,大家是有目共睹的。”高远山目光扫过全场,“我们临海要发展,就需要更多这样能打硬仗、敢打胜仗的年轻干部冲在前面。”

这话的指向性,已经非常明显了。

赵景德扶了扶眼镜,慢条斯理地接过了话头:“高书记说得对,周阳同志的能力确实很突出,尤其是在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上,思路清晰,手段灵活,这是他的长处。”

他先是肯定,然后,熟悉的“但是”环节,如期而至。

“但是,同志们,我们也要全面地、历史地看待一个干部。”赵景德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一个项目成功,固然可喜。但管理一个区域,统领一个全面的摊子,需要的不仅仅是冲劲,更需要处理复杂人际关系、平衡各方利益的经验和手腕。这方面,周阳同志……尚需磨练。”

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我们组织部门的原则,是为市委选好干部,用好干部,对每一个干部的成长负责。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我们不能因为一个项目的成功,就打破了干部培养的既有规律。这既是对周阳同志不负责,也是对我们临海的大局不负责。”

一番话说得是滴水不漏,情真意切。

会议室里,几位年纪偏大的干部,都下意识地点了点头,显然对赵景德的这套“稳定大局”观深以为然。

高远山脸上的表情没什么变化,他似乎早就料到了赵景德会这么说。

他笑了笑,从手边的文件堆里,抽出了一份装订整齐的报告,正是周阳写的那一份。

“景德同志的考虑,很周全,也很老成。”高远山扬了扬手里的报告,“不过,说到干部队伍建设,我这里刚好收到一份很有意思的调研报告,大家可以都看一看。”

他示意秘书将报告复印件分发给在场的每一个人。

“这是周阳同志主动提交上来的,里面没有谈他个人,谈的是我们临海的未来。”

赵景德接过报告,看到标题时,眼皮就是一跳。

他翻开报告,一页页看下去,脸色渐渐变得凝重起来。

报告里没有一句空话,全是冰冷的数据和直观的图表。

——临海市处级干部平均年龄48.7岁,而对标的几个南方特区,这个数字是43.2岁。

——临海市拥有理工科、金融学专业背景的处级干部占比不足20%,而那几个特区,这个比例超过了55%。

——近三年,临海市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流失率高达17%,报告附上的匿名访谈纪要里,超过一半的人才表示,感觉临海的“政府服务意识”和“办事效率”跟不上他们的节奏。

报告的最后,周阳用加粗的字体写道:“当我们的竞争对手在跑步前进时,任何形式的‘稳定’和‘慢行’,本质上都是一种倒退。干部队伍的僵化,是城市发展活力的最大敌人。”

“啪!”

赵景德猛地合上了报告,抬起头,正好对上高远山那似笑非笑的眼神。

他感觉自已的脸颊有些发烫。自已刚刚还在大谈“稳定”和“资历”,周阳这份报告,就像一记响亮的耳光,直接抽在了他的脸上。

用他最看重的“大局观”,反驳了他固守的“稳定论”。

高书记不动声色地说道:“我看,这份报告很有价值,很有深度。这说明周阳同志不只懂得低头拉车,更懂得抬头看路。他看到的,不只是一个项目,而是我们临海发展的全局。这种格局,我看,就很难得嘛。”

会议室里的风向,瞬间变了。

刚才还点头附和赵景德的几位干部,此刻都埋头研究着手里的报告,时不时发出“嗯”、“有道理”的低语。

赵景德的脸色一阵红一阵白,他知道,今天在理论上,他已经输了。

但他几十年的组织工作经验,也不是白给的。理论上说不过,那就从实际上找补。

他深吸一口气,沉声说道:“报告写得很好,数据也很有说服力。但报告是报告,实际工作是实际工作。周阳同志毕竟长期在市里工作,对浅嘛。”

他看向高远山,提出了一个建议:“我建议,近期可以安排几位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去周阳同志分管的领域走一走,看一看,对他进行一次全面的‘传帮带’式考察。一方面,是帮助年轻同志成长,另一方面,也能让我们对他的综合能力,有一个更立体、更全面的认识。您看怎么样?”

这话听起来,又是那么的合情合理,充满了对年轻干部的“关爱”。

但高远山和周阳都清楚,这背后藏着什么样的算盘。

让一群思想僵化、习惯了论资排辈的老干部,去考察一个锐意进取、不拘一格的年轻领导?

这哪是“传帮带”,这分明是准备派出一队“御史”,去找茬挑刺的!

高远山看着赵景德那张“一切为了工作”的诚恳面孔,心里冷笑一声,嘴上却淡淡地说道:“景德同志的建议很好嘛。那就这么办吧。具体人选,由你们组织部来定。”

“好的,书记,我一定挑选最公道、最正派的老同志去。”赵景德低头应道,嘴角,却勾起了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

他就不信,在几位“火眼金睛”的老同志面前,周阳这个年轻人,还能藏住他那“经验不足、行事毛躁”的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