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中央,一座半人高的“模拟时空能量环境装置”正散发着柔和的蓝光。装置主体是透明的亚克力舱体,内部布满了细密的能量感应节点,舱底铺设着能模拟不同时空能量场的“动态能量板”——这是江浅团队与1967年苏蔓团队联合设计的实验装置,专门用于验证时砂对时空能量的调节能力。
“所有感应节点已校准,能量板参数设置为‘模拟时空紊乱环境’,初始能量强度55单位,波动频率18.7赫兹,符合1938年时空裂缝爆发时的能量特征。”赵工程师站在装置旁,手持调试终端汇报数据,“时砂样本已称重,50克纯时砂封装在石英容器中,准备放入舱体核心位置。”
江浅通过跨时空屏幕与苏蔓团队确认实验步骤:“苏教授,你们那边的备用装置参数是否同步?一旦我们这边出现数据异常,你们可以立刻重复实验验证。”苏蔓的声音从屏幕中传来:“放心,我们的装置参数与你们完全一致,时砂样本也经过相同处理,随时可以启动备用实验。”
随着江浅一声“实验开始”,赵工程师将装有时砂的石英容器缓缓放入装置核心。起初,舱体内的时空能量场维持着紊乱状态——感应节点的指示灯忽明忽暗,屏幕上的能量曲线剧烈波动,时而飙升至62单位,时而骤降至48单位,完全复刻了时空裂缝爆发时的不稳定特征。
“初始状态符合预期,现在开始记录时砂反应。”小林紧盯着装置内的时砂,手中的记录仪时刻准备捕捉异常。就在时砂接触装置核心能量场的第30秒,奇妙的现象发生了:原本泛着淡蓝色微光的时砂,突然变得明亮起来,颗粒间开始传递细微的金色光点,仿佛在“唤醒”自身的能量调节机制。
与此同时,屏幕上的能量曲线波动幅度逐渐减小。原本18.7赫兹的杂乱频率,开始向12.3赫兹的稳定频率靠近;能量强度也从55单位的初始值,缓慢向45单位回落。“时砂在吸收多余的时空能量!”赵工程师立刻调出能量流动监测图,图中清晰显示,装置内的紊乱能量正以每秒0.3单位的速度,向时砂容器汇聚,“石英容器的能量屏蔽层没有破损,时砂是通过‘能量共振’的方式吸收能量!”
苏蔓团队的实验舱内,也出现了完全相同的现象。负责监测的科研人员发现,时砂吸收能量的过程具有“选择性”——优先吸收频率超过15赫兹的高频紊乱能量,对12-15赫兹的中频能量则保持平衡,而对低于12赫兹的低频能量几乎不产生反应。“这说明时砂能精准识别时空能量的‘紊乱阈值’,只针对超出稳定范围的能量进行调节,不会破坏正常的能量平衡。”苏蔓兴奋地分析道。
为进一步测试时砂的调节极限,江浅决定调整实验参数:“将装置能量强度降至20单位,模拟‘时空能量匮乏’环境,看看时砂是否能释放能量补充。”赵工程师快速操作终端,装置内的能量强度开始骤降,感应节点的指示灯逐渐变暗,屏幕上的能量曲线趋于平缓,但整体数值远低于时空稳定所需的35单位基准值。
这次,时砂的反应比之前更快。淡蓝色微光迅速转为柔和的暖黄色,颗粒间的金色光点开始向外扩散,原本聚集的时砂颗粒也逐渐分散,仿佛在“释放”储存的能量。监测数据显示,时砂以每秒0.2单位的速度,向装置内释放能量,能量强度从20单位缓慢回升,15分钟后稳定在34.8单位,与基准值仅相差0.2单位。
“太精准了!时砂能根据环境能量状态自动切换‘吸收’或‘释放’模式!”小林看着数据记录表,声音都在发颤,“当能量过剩时,它吸收高频紊乱能量;当能量匮乏时,它释放储存的能量,最终都能将环境能量调节到稳定范围,这调节能力远超我们的预期!”
为排除偶然因素,两地团队又进行了三次重复实验,分别模拟“时空坍缩能量冲击”“多节点能量叠加”“逆频能量失衡”三种极端环境。结果显示,无论初始能量状态如何紊乱,时砂都能在30分钟内启动调节机制,最终将环境能量稳定在32-36单位的安全区间,波动频率控制在11.8-12.5赫兹之间。
“我们还发现一个关键特性——时砂的调节能力会随使用次数增强!”苏蔓团队的科研人员在后续实验中发现,经过五次调节实验后,时砂吸收和释放能量的速度提升了20%,调节精度也从±0.5单位提升至±0.2单位,“这说明时砂能‘学习’不同的能量环境,优化自身的调节策略,就像拥有‘自我进化’的能力!”
实验结束后,江浅组织跨时空研讨会总结成果。1913年的陈砚团队率先提出应用设想:“我们可以在钟楼棺阵的能量枢纽处放置时砂装置,当灵核能量过剩时,时砂吸收多余能量;当能量不足时,时砂释放能量补充,从根本上避免能量失衡引发的时空异常。”1938年的陆峥团队则计划将时砂融入干扰装置:“在时空裂缝周边布置时砂模块,让干扰装置能根据裂缝能量变化自动调节输出,提升干扰效果的同时,避免过度干预导致新的紊乱。”
江浅看着屏幕上各团队热烈讨论的场景,目光落在实验装置内的时砂上——此刻的时砂已恢复淡蓝色微光,安静地躺在石英容器中,仿佛只是完成了一场普通的“能量调节任务”。她知道,这次实验不仅证明了时砂调节时空能量的强大潜力,更为跨时空守护联盟提供了全新的“能量调节工具”。未来,随着对时砂特性的深入挖掘,他们一定能构建起更完善的时空防护体系,让每一个时空都能在稳定的能量环境中延续。
实验室里,科研人员们仍在忙着整理实验数据,将时砂的调节参数、反应时间、能量吸收释放效率等细节录入“时砂特性数据库”。装置内的蓝光与窗外的夕阳交相辉映,映照在每个人充满希望的脸上——时砂带来的不仅是科学发现,更是守护时空的信心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