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天罡和李淳风对视一眼,向李世民汇报道:
“陛下,我二人联合推演多日,期间多次吐血,虽未有结果,但却察觉到一些蛛丝马迹……我们不能再推演了,否则不仅性命难保,还会累及子孙后代。”
李世民腾的一下坐直了身体:
“什么蛛丝马迹?”
李淳风左右看了看,等李世民屏退左右,这才说道:
“我二人每次推演一元仙长便大口吐血,刚开始以为是祖师爷不允许如此做,但后来发现,一元仙长,或许就是……祖师爷本人,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赎罪,希望祖师爷莫要怪罪,陛下您也别再打听了,我们俩万不可在做以下犯上之事,否则百世难消罪过。”
李世民提起茶壶,亲自给这两个失血过多的家伙斟茶:
“我女儿兕子未来或许会去仙长洞府,朕身为一个父亲,忍不住多打听一些,实在对不住二位。”
武媚娘第一次去混元宫时,李世民就让袁天罡和李淳风推演过混元宫,当时两人就哇哇吐血,小命差点搭进去。
现在李世民又暗戳戳让两人推演,然后就再次吐血。
袁天罡喝了口茶,对李世民说道:
“陛下若无其它吩咐,我二人就回去了,继续跪坐祖师爷的神像前赎罪,此番因果太大,估计要跪一年半载。”
这话的潜台词就是,未来一年别给我俩派活儿了,再这么下去,祖师爷都要找上门了。
李世民将一套数学教材递给李淳风说道:
“李卿擅长算学,可否根据仙长赐下的教材,编纂一套适合我大唐的数学教材,让我大唐人人皆可懂得算学。”
数学是科学的基础,没有数学,科学就发展不起来。
而李淳风,是大唐有名的数学家,给很多数学典籍做过注解,比如《九章算术》《周髀算经》《海岛算经》等等,祖冲之算出圆周率小数点后七位这一里程碑事迹,就是李淳风发掘并记录在了《隋书·律历志上·备数》之中,否则祖冲之在数学领域的成就,就被湮灭在历史长河中了。
另外李淳风还重新修订了十部重要算经,将唐朝以前的十部典籍进行了注释和整理,并妥善收藏,让这些典籍得以传于后世。
这家伙从小就被誉为神童,除了数学之外,李淳风还精通历史、天文、阴阳、历算、玄学等领域,是个全才。
上次看到李明达学的数学教材,李世民觉得可以让李淳风模仿着编纂一套教材,将这家伙的才能压榨一番,省得他整天无所事事,四处推演玄学风水,搞得人心惶惶的。
教材的编纂在于难易的把控,每一年的难度都要阶段性提升,但具体该如何操作,李世民不太懂,就看李淳风这种专业人士的安排了。
编好的教材可以一代代使用,也就等同于李淳风总结的知识一代代往下传,这更有利于数学人才的发掘和培养。
看到手中的教材,李淳风还真挺感兴趣,倒是袁天罡有些担忧:
“陛下,世家门阀掌握着知识,若贸然编纂书籍进行传播,会不会引来他们的抵触?”
李世民一脸倨傲的将怀中的令牌掏了出来:
“朕要的就是他们抵触,他们越抵触朕就越开心。”
你们垄断知识?那我就推广新的知识,而且还是成体系的,世家门阀越是抵触,推广效果就越好,因为这是直接面向百姓的,回头朝廷再把科举制度改一下,世家门阀就会得到史诗级削弱。
至于起兵谋反什么的……这纯粹就是关公面前耍大刀了,只要李世民活着,谁都别想在军事领域占讨得半点儿便宜。
而且就人格魅力来说,世家门阀也未必能煽惑起造反的兵将。
看到令牌,袁天罡心里一震:
“这便是召唤神雷之物?”
李世民点了点头:
“此乃黑铁令牌,赐予无法前去混元宫之人,能去的人会被赐予精钢令牌,而能去的皇帝,更会被赐予黄铜令牌。”
听到黄铜两个字,李淳风拿起自己的拂尘,摸着拂尘尾端的黄铜装饰问道:
“这种黄铜?”
李世民摇了摇头:
“媚娘称之为高力黄铜,是一种高强度合金,硬度堪比金刚,我大唐别说造了,听都没听说过。”
说到这里,老李暗戳戳给俩道士画了张大饼:
“二位若能帮大唐更上一层楼,朕可厚颜求仙长给你们二位赐下黑铁令牌,仙长需要海量功德,功德越多,他赐下的宝物就越多。”
这话一下子刺激到了袁天罡,本来这老小子还打算休息一整年呢,此时却不自觉挽起袖子,准备再搏一搏:
“陛下可是想灭了世家门阀?若有此意,臣倒是有几个不成熟的小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