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的调查文书内容做不得假,看来这份新记录的内容是很有参详价值的。
想不到咱大明的京城,发生过大爆炸,
而且在咱洪武两百年之后的天启朝也发生过,
这可不是小事,
咱得好好了解情况,做好预防。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朱元璋赶忙继续翻读稿纸内容,
“...我大明历史上,两京共计发生过两次大爆炸,”
“与我朝天启六年的大爆炸,炸毁王恭厂火药库周围约四里地,死亡人数过万的大灾难相比,”
“两百三十多载之前的洪武二十六年冬月中旬的南京城大爆炸,影响相对较小...”
“其引发的原因,在于明教刺客,私制了大型霹雳弹,意图在下早朝的时候,在皇宫西南的柳树街,行刺左春坊大学士兼海关司总办林豪,”
“由于刺客的行踪,被锦衣卫先一步洞悉(注一),刺客计划未能成功...”
“面对锦衣卫的围捕,”
“刺客直接将引燃、抛掷他们私制的大型霹雳弹作反击。”
“经过激战,”
“刺客大部分被杀,首领受伤被生擒,”
“锦衣卫死伤过百,”
“整条柳树街的房屋几乎被炸毁,”
“百姓们由于惧怕锦衣卫的凶名,在抓捕行动开始时,就已经四散逃窜,故死亡人数为零,只有被砂石瓦砾溅到,受轻伤...”
“此次京城大爆炸之后,”
“林大学士奏请加强了对火药的安全研制管理,主张将设置在城内的军器局搬迁至秦淮河畔,以作防范,”
“还主张宽赦刺客首领,以用其火药弹制作之才,”
“但因为有宗室亲王、朝廷高官、京城大户的物产,被刺客的大霹雳弹炸毁,”
“故朝野上下一致主张严惩刺客首领(注二),”
“故林大学士的所有相关谏言,未能被太祖皇帝采纳,”
“以至于我大明对火器的生产制作管控,未能引起最高程度的重视,”
“也影响了洪武朝之后火器的长远发展。。。”
“注一,根据内廷谕令记录,锦衣卫是受太祖皇帝临时亲旨加强皇宫至太医院区域的排查,才提前破坏了明教徒的柳树街刺杀计划。”
“注二,据锦衣卫档案解密,刺客首领在林大学士力保之下,暂时保全了性命,但因为大爆炸时锦衣卫伤亡严重遭到记恨,锦衣卫看守人员借机将其缢杀。”
朱元璋看完所有的内容,将稿纸递给了朱棣,
旋即看向朱由校,有些关切地问道,“天启大爆炸这么严重吗?”
“竟然波及四里多的区域,还死了这么多人?”
朱由校面色凝重,“是!”
“那地方就在内城,当日的爆炸,臣孙的皇宫大殿都在晃动,”
“臣孙的太子也受了惊吓,不久便身故了。。。”
说到这里,朱由校的语气变得哀戚。
朱元璋长叹一声,他不知道怎么去安慰这个自己中意的十一世孙,而是直接说出自己的补救办法,“咱回去就下圣旨,让军器局注意火器的生产管控,把它们迁到城外去,”
“还要把这道旨意写入祖宗之法里,”
“从头上,去避免大爆炸的发生。”
一众后世皇帝也看完了这份《洪武京城大爆炸考证》的内容,
身为天启大爆炸亲历者的朱由检,朝着朱由校拜道,“还请皇兄节哀,”
“有老祖宗出手,炅儿一定能健健康康地长大。”
“请皇伯节哀!献怀太子可以挽回矣。”朱慈烺见状也跟着拜道,
他知道自己的父皇已经很不愿去扛起大明的社稷,
但他虽不认同父皇的心意,但身为后世皇帝,他没有资格去提出抗议,只得违心地跟着表态宽慰。
当辈分最低的“孙”皇帝,实在太难了,
可朕还是想当,
否则岂不是白白在这里受了这么多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