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数日好些宴请之后,终于消停了。
有一日宗辞一大早出去,很晚才会俩,同来的还有邢磊和冯贺,几个人都很开心。
说是,皇榜上百名进士都迎来了朝廷的正式分派。
宗辞不负众望,以探花之名被任命为翰林院庶吉士,负责协助修订史籍、撰写朝令等事宜,这可是清贵之极的差使。
宗辞接旨时,众人才子皆艳羡不已。虽说翰林院清贫不掌实权,但却是登上仕途高峰的阶梯。
邢磊则被派去了户部,从九品的小官,负责查阅账册、整合各州府的税赋报表,虽琐碎繁杂,却是实权部门的基层。
冯贺也没有被发配边疆偏远地区,而则被派往刑部当笔帖式,名义上是协助文案,其实就是处理狱讼案卷,天天和血淋淋的卷宗打交道,冯贺听说后当场苦着脸。
“这不是让我天天抄死刑判决么……”他小声和宗辞抱怨。
此外,还有几个刚认识的同年也分到了各部。
江南才子许文礼去了礼部,据说他家有个叔叔是礼部员外郎,分派前就有人来走动过。
山东的董亦然,则和宗辞一样进了翰林院,不过是从编修起步。
洛云京听后觉得这些官职都很合适他们,就好像专门为他们量身定做的一样。
不过洛云京只是悄悄问他们高兴,没说什么,怕他们万一骄傲了怎么办。
她和刚买来的下人做了一桌子的饭菜给他们,众人边吃边聊。
冯贺和邢磊也打算置办宅子,分别都买在城西,这样离户部和刑部都近,方便以后上职。
不过他们如今刚来,没有那么多银子,尤其是邢磊,之前都是靠爹娘种地攒的钱,哪里可能在京城买宅子,如今就先租一个小的,不过也算是在京城安家了。
齐蕊也很高兴,一直在帮洛云京忙里忙外的。
而冯贺还要给家里报信,估计冯员外听了又的宴请镇上的命门大户,来炫耀自己养了一个好儿子。
宗辞上任的第一日,领了一身淡青色官服,在翰林院门前鞠了一躬,然后才进入那深幽静谧的大门。
新任的上官是翰林侍讲李大人,须发皆白,满脸慈和。
“宗探花。”李大人笑着颔首,“你学识俱佳,从今日起便随我修补《河洛志略》,这是皇上关心的大事,切勿怠慢。”
宗辞一听便笑了。
这哪里是差事,这简直是赐他一个私人书库。
翰林院的藏书楼里古籍万卷,宗辞看着那些记载三百年风雨的老书,眼底微微泛光。他想着,从此之后再不用四处借书抄书,也不用因穷读破卷,这样的差事,安稳清静,正好。
相比宗辞那边的清闲,邢磊的户部衙门却是一片忙乱。
户部的账册堆积如山,新人来了,就得被分派做最苦最细的事。
第一天,邢磊刚一坐下,前面的老吏就给了他五大册账本,“把这个月北直隶各州的赋税分项给我对出来。”
“北直隶有十七州啊……”邢磊看了一眼页数,眼角抽搐。
不过也不全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