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灵异恐怖 > 爆笑修仙:现代物品乱入修仙界 > 第1711章 星核星际空间站生命维持系统全面故障危机

第1711章 星核星际空间站生命维持系统全面故障危机(1 / 2)

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星核星际空间站生命维持系统全面故障危机

超宇宙“星际探索联盟”运营的“星核空间站”,是一座可容纳50名宇航员长期驻留的综合性太空科研基地,其“生命维持系统”采用“闭合生态循环”设计,整合了“藻类光合供氧”“尿液循环再生”“食品种植”三大核心模块,设计指标为“氧气再生率≥98%”“水资源循环利用率≥95%”“食品自给率≥60%”。这座空间站不仅是超宇宙深空探索的前哨站,更是研究长期太空生命保障技术的关键平台。

然而,在超宇宙标准时第360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系统性崩溃”,让空间站的生命维持系统陷入全面瘫痪。危机始于凌晨3:00,空间站的“氧气浓度监测仪”率先发出警报,舱内氧气浓度从21%骤降至15%,二氧化碳浓度则从0.03%飙升至2.0%,远超0.5%的安全阈值。宇航员们立即启动“应急供氧装置”,但该装置的储备氧气仅够维持12小时。

紧接着,“水资源循环系统”也出现故障。“净水监测仪”显示,再生水的“细菌含量”超标100倍,“重金属离子浓度”超出安全标准5倍,无法用于饮用和种植。同时,“食品种植舱”的“环境控制系统”失效,温度从25c骤降至10c,湿度从70%降至30%,正在生长的“太空生菜”和“小麦”开始大面积枯萎。

“情况危急!我们的生命维持系统全面失控,请求紧急救援!”空间站指挥官亚历山大·沃尔科夫在紧急通讯中向联盟总部发出绝望的呼喊。联盟总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最高级别应急响应”,派遣以生命支持系统专家林修为核心的修复团队,乘坐“生命救援号”飞船赶赴现场。这艘飞船配备了“生态系统修复舱”“应急生命保障模块”等全套设备,以超光速航行,72小时后抵达了星核空间站。

林修团队一进入空间站,就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舱内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异味,宇航员们都戴着应急氧气面罩,眼神中充满了焦虑。林修没有丝毫耽搁,立即带领团队对三大核心模块展开排查。

藻类光合供氧模块排查:该模块位于空间站的“生态舱A”,通过培养“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并吸收二氧化碳。林修团队发现,原本翠绿的小球藻已变成灰黑色,大量藻细胞死亡沉淀。使用“藻类活性检测仪”检测显示,藻细胞活性从90%降至5%。进一步检查发现,模块的“LEd光源阵列”全部烧毁,无法提供光合作用所需的光照;“营养液循环泵”因“机械磨损”卡死,导致营养液无法流动,藻细胞缺氧死亡;更严重的是,“二氧化碳吸收器”的“分子筛”已饱和,无法再吸收舱内的二氧化碳。

尿液循环再生模块排查:该模块负责将宇航员的尿液通过“过滤-反渗透-离子交换”工艺处理成再生水。林修团队拆解了“过滤系统”,发现“预处理滤芯”因长期未更换,被大量杂质堵塞;“反渗透膜”出现“破裂漏洞”,导致未处理的尿液直接渗入后续工序;“离子交换树脂”已失效,无法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有害有机物。

食品种植舱排查:种植舱内一片狼藉,蔬菜和小麦的叶片发黄枯萎,土壤表面长有一层霉菌。团队检测发现,舱内的“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均已失灵,导致“加热系统”和“喷雾系统”无法正常工作;“二氧化碳施肥系统”的“电磁阀”故障,无法向舱内补充二氧化碳,影响植物光合作用;“营养液灌溉系统”的“滴灌头”堵塞,导致植物缺水缺肥。

针对这些问题,林修团队制定了“分秒必争”的修复方案,兵分三路同时展开抢修。

第一路:修复藻类光合供氧模块

1.更换光源与泵体:团队首先关闭模块电源,更换所有烧毁的LEd光源,安装了“抗高温光源驱动模块”;同时更换了营养液循环泵,清洗了循环管道。

2.更换分子筛与藻种:拆除饱和的二氧化碳吸收器分子筛,更换为“高效吸附分子筛”;清理死亡的藻细胞,重新注入新鲜营养液和优质小球藻种。

3.系统调试:启动光源和循环泵,通过“藻类生长监测仪”实时观察藻细胞活性,逐步调整光照强度和营养液浓度。24小时后,藻细胞活性恢复至80%,氧气生成量达到500L\/h,二氧化碳吸收效率提升至90%。

第二路:抢修尿液循环再生模块

1.更换核心部件:更换堵塞的预处理滤芯、破裂的反渗透膜和失效的离子交换树脂,确保每个处理环节正常运行。

2.系统清洗与消毒:对整个循环系统进行“高温高压清洗”,并使用“紫外线消毒器”杀灭管道内的细菌和微生物。

3.水质检测与调试:启动系统处理尿液,每小时采集一次再生水样本检测。48小时后,再生水的细菌含量和重金属离子浓度均符合安全标准,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恢复至92%。

第三路:恢复食品种植舱环境

1.修复传感器与控制系统:更换失灵的温度和湿度传感器,修复加热系统和喷雾系统的控制电路,确保环境参数稳定在适宜范围(温度25c±1c,湿度70%±5%)。

2.清理与补种:清理枯萎的植物和发霉的土壤,更换新的“太空种植基质”,补种优质的太空生菜和小麦种子。

3.优化种植条件:修复二氧化碳施肥系统的电磁阀,定期向舱内补充二氧化碳;疏通滴灌头,制定“精准灌溉施肥计划”。72小时后,新种植的植物开始发芽生长,食品种植舱逐步恢复生机。

在修复硬件的同时,林修团队还对空间站的“中央控制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他们开发了“智能故障诊断系统”,能实时监测三大模块的运行参数(如藻细胞活性、水质指标、种植舱环境等),一旦出现异常立即报警并自动切换至备用系统;同时建立了“远程运维平台”,联盟总部可通过该平台实时监控空间站生命维持系统的运行状态,提前预测潜在故障。

修复工作持续了整整96小时。当所有系统重新联动运行后,空间站的氧气浓度回升至20.5%,二氧化碳浓度降至0.4%,再生水完全符合饮用和种植标准,食品种植舱的植物长势良好。亚历山大·沃尔科夫指挥官摘下氧气面罩,深吸一口气,激动地对林修说:“林修,你不仅拯救了我们50名宇航员的生命,更让空间站的生命维持技术实现了质的飞跃。”

超宇宙星际探索联盟总部在收到修复报告后,决定将林修团队的“故障修复方案”和“系统升级技术”列为“星际空间站生命维持系统安全标准”,要求所有超宇宙空间站在半年内完成相应改造。这场危机的解决,不仅为超宇宙深空探索事业提供了更可靠的生命保障,更推动了闭合生态循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星植星火龙果品质全面下降危机

在超宇宙“火果文明”的母星——“火果星”上,星火龙果以其“甜度18brix”“果肉呈深红色”“富含花青素”的独特品质,成为超宇宙水果市场的“明星产品”。这种水果不仅口感清甜,还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保健功效,年产能达35万吨,其中80%用于出口,年创汇220亿信用点,直接带动45万农民就业,下游的果汁加工厂、保健品企业形成了年产值超300亿信用点的完整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