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船利炮,精钢兵器,都得工部来造。
等把元朝已完成还有未完成的版图,全部拿下来,朱雄英还打算利用休养生息的那几年空隙里,让工部试试花样“烧开水”呢。
【薛尚书写的什么内容?爷爷,快让我看看!】
朱元璋赶紧把乖孙抱起来,让乖孙打开奏疏,爷孙俩就这样旁若无人地看了起来。
玉阶下的文武百官,看到皇太孙捧着奏疏,看得非常认真,纷纷一脸羡慕地看向朱标,心里嘀咕着。
“也不知道太子殿下如何教导得皇太孙,这么小的年纪,竟然就看得懂奏疏上的内容。”
“听说宫里有一套,能让孩子从肚子里就学习的法子,哪天必须向太子殿下请教一二。”
“要是我家的孙子能有这么聪明,就算让我儿高中状元当上大官,我也愿意啊!”
朱标看了一眼不小心把心里话嘀咕出声的那几个官员,脸上露出一抹狡黠的微笑。
想向他请教胎教之法?
这倒是一个启蒙图册大卖的好机会。
想到这里,朱标又有些哭笑不得。
自己最近被父皇带偏了,怎么总往钱眼里面钻?
这分明是一个提升大明子民,所有受教育水平的好机会!
大明百姓的数量,不会迅速得到提升,但用人的地方,却越来越多。
尤其是要求能够识文断字,体力脑力都要跟得上的地方,就更多了。
这可是一个提升大明子民教育程度的好时机!
“陛下!”
薛祥一开口,便让朱标拉回了发散的思绪。
还是先听听工部又遇到什么麻烦了吧。
“臣认为应当多建一些学堂,让大明的子民识文断字,唯有这样,无论是工部还是他日其他部司征招人手,才不至于捉襟见肘。”
此话一出,大家便明白。
历来最缺钱的工部,如今是不缺钱了,改缺人了!
尽管取消了户籍限制,又提升了工匠的待遇,可士农工商,别看工人的地位排在倒数第二,可实际上,许多从事手工的工人,例如城镇里的百姓,他们既不像商绅一样有钱,更不像农民一样,马上能够坐拥陛下要分发的田地,在这种情况下,就更别想着识文断字了。
毕竟农耕世家或是寒门子弟,识文断字是为了考科举,手工者识文断字,除了有天赋的能够当个账房先生,剩下的还是接替父辈的差事,继续卖苦力做苦活,明朝倒是不限制良籍的工人参加科举考试,但普通工人容易被工头盘剥,想要一份稳定的差事都很难,别说读书考科举,能够糊口都不错了。
不少人觉得,薛祥这是手里有钱飘了,居然玩起了何不食肉糜那一套。
【薛尚书倒是挺有远见,知道人才的重要性,就是一上来就放这么一个大招,怕是大家接不住。】
有些事,事急从权,有些事,事缓则圆。
朱元璋也是沉吟着点了点头。
建几座学堂容易,可关键是谁有空去学呢?
朱雄英略一思考,便向老朱建议。
【不如先建个工部的内部学堂,让想要来工部当差的学徒,半工半读。】
人才是需要慢慢培养的。
朱雄英也想看到,大明人才济济,尤其是工科方面,直接等他长大了,就可以进入工业革命。
但目前的形势,还是以增长人口和发展生产为优先考量,有些漫漫长路,就得一步一个脚印地走。
“咱确实不能太心急了。”
其实朱元璋是想直接抓一批有才识,但没功名的壮丁去工部配火药、造大炮的。
可会读书的人,他不一定能够去工部当差,说不定是去浑水摸鱼吃空饷的。
朱元璋仔细一琢磨,便融合了乖孙刚才的想法,还有工部的需求,对着薛祥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