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简简单单两个字,听得在场所有人头皮发麻。
如果说松江府的现状,注定税改一定能顺利实施,哪怕有阻力也不大的话,那么落马一半官员的温州,就是毫无阻力,可以直接向大家展示成果。
刚才还认为皇太孙是天纵奇才的文武百官,这会儿因为这两个字,不禁怀疑。
今日朝议这个场面,是不是陛下祖孙三人提前安排好的。
否则的话,皇太孙就算是一个神童,也不可能第一次上朝,就能够如此条理清楚地跟上他们议事的进度,还能提出如此有利于推行税改制度的建议。
“乖孙,你这个建议甚合咱心呐!”
别说不知情,听不到心声的文武百官,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就连朱元璋都没想到,乖孙竟如此机智过人。
他还是低估了乖孙处理朝政的应变能力。
税改之事,对于乖孙来讲,是突发的状况,但乖孙还是能够在短时间里,做出最有利的判断。
光凭这一点,就算乖孙没有那么多“先见之明”,当皇太孙的能力也不会太差。
【爷爷,你特意让我来上朝,不就是为了试试我,是纸上谈兵,还是内有乾坤吗?】
朱雄英傲娇地从鼻子里哼了一声。
【我脑袋里装了一堆后人的智慧,还有点子王书友们的亲身体会与感想,不比朝堂上那些,连地都没种过,不知道赋税对于百姓而言,到底代表着什么的朝臣阅历深吗?】
朱元璋看着上朝上出自得感来的乖孙,欣慰地笑了。
看来往后还是得找机会,再带乖孙来上朝议事。
“好,孤例难证,那就再选一个温州来推行新税制度,这件事……”
“老臣愿意效劳!”
这一次,刘基主动请缨。
他负责完恩科考试过后,声誉有了影响,等到来年科举考试如期举行后,便不适合再呆在督察院当左都御史,可以任个闲职,或是能够真正的告老还乡。
当官这么多年,刘基并没有为谁谋过私利。
可想到胡惟庸为了报私仇,引了陈东那群倭寇去了温州登陆,给老家的乡亲带去了不可磨灭的痛苦,刘基决定,哪怕被人诟病,他也想为老家的乡亲们做些实事。
“老先生,咱让你负责松江府,你还要再加一个温州府,你就不怕别人说你以公谋私吗?”
朱元璋用开玩笑的语气说着,眼神却如凛然的寒刃,扫视过朝堂之上,昔日里还与老先生有过节的臣子。
老先生可是为国办事,谁敢以此诟病,那咱就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确实有人想要出声反对,可见陛下都这么说了,只能默默地缩回了抬起的那只脚,假装无事发生。
而刘基见陛下如此支持,心头一热,连忙拱手致意。
“只要陛下相信老臣,老臣不惧流言。”
“好,哈哈哈,那此事便由老先生与标儿全权负责。”
言外之意。
新税制度除了这两个试点州府以外,其余的也要让刘基跟进。
刚才还满腔热血的刘基,顿时觉得自己可能这一两年内,是无法告老还乡了。
他欲言又止,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拱了拱手,退回了朝臣的队伍之中,盘算着,下了朝无事了,再找小楼诊诊脉,开些调理身体的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