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重生 > 重生千禧年:官场之路从片警开始 > 第443章 你们选择养子,别怪我断亲

第443章 你们选择养子,别怪我断亲(1 / 2)

党代会的第六天,波澜不惊。

第七天,同样风平浪静。

并没有因为刘清明的那份报告而改变什么,因为一切还是未定。

刘清明很清楚,在前世的记忆里,直到明年三月,那场席卷全国的风暴才真正被官方确认。

他明白自己人微言轻。

若不是省委书记林峥和省长吴新蕊,以整个清江省的行政力量为他背书,他那份报告,恐怕连被讨论的资格都没有。

这种层面的角力,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一个乡镇干部所能影响的范畴。

但是,清江省的收获是实实在在的。

林峥与吴新蕊,双双进入新一届中央委员会。

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强烈的信号。

它表明,新一届的领导层,对清江省过去的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

他们不仅派出了高规格的工作组实地考察,更用这种方式,肯定了清江省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所取得的卓越成绩。

为期七天的会议,在雄壮的歌声中正式落下帷幕。

刘清明作为两千多名正式代表之一,结束了这次足以改变他一生的重要政治活动。

这段经历,为他本就耀眼的履历,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也预示着,他在清江省的基层任职,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会议结束后,大部分代表团都安排了游览活动,然后陆续返程。

刘清明没有。

他没有第一时间去国院报到,而是在京城又多等了两天。

两天后,一中全会即将召开。

一架从云州飞来的客机,平稳地降落在京城国际机场。

新当选的中委委员吴新蕊,随着人流走出。

与她同行的,还有刚刚结束在清江考察的中央工作组。

他们在清江省待了整整五天。

这五天里,他们亲眼见证了清江省为应对那场尚未到来的灾难,所做出的种种惊人举措。

刘清明开着省驻京办那辆黑色的奔驰S级轿车,来迎接吴新蕊一行。

在通道的出口处,他一眼就看到了一身深色套装、外罩大衣的吴新蕊。

也看到了跟在她身旁,那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

卢东升。

刘清明和卢东升之间,几乎没有任何交集。

唯一的接触,是在那个决定清江省政治走向的关键夜晚。

在那晚省委大院昏黄的路灯下,他甚至没有看清对方的脸。

此刻,阳光正好。

他看得清清楚楚。

吴新蕊走出通道,停下脚步,转向卢东升。

“卢部长,再见。”

她的声音很平静,没有多余的情绪。

就是这句简单的告别,让刘清明清晰地感觉到,卢东升整个人的气势,瞬间矮了一大截。

就在这一刻,身份的天平已经彻底倾斜。

吴新蕊,是新鲜出炉的新一届中委委员,是主政一方的地方大员。

而卢东升,虽然依旧是正部级,却只是国院部委里的一位副职。

这个差距,已经形成。

这道鸿沟,绝不是他背后的人再使多少劲就能轻易追上的。

卢东升的脸上挤出一个笑容,与吴新蕊握了握手,便带着工作组的其他人,走向了另一边等候的车辆。

吴新蕊目送他们离开,这才转身走向刘清明。

“走吧。”

刘清明没有多言,拉开车门,请她上车。

他自己则坐进了驾驶位。

驻京办唯一的一辆奔驰S,此刻车上没有第三个人。

吴新蕊连自己的秘书段颖都没有带上飞机。

刘清明熟练地发动车子,汇入车流。

“省长,我们先去京西宾馆,代表团的大部队都在那里。”

“代表团会在京城多留两天,一方面是组织学习总结会议精神,另一方面也是让大家好好放松一下,至少要去天安门看看升旗仪式。”

吴新蕊靠在后座,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街景。

“我知道,我又不是第一次参加。”

她的语气里带着一丝笑意。

刘清明从后视镜里看了她一眼。

“明天一中全会就要召开了,您可能需要提前准备一下。相关的资料,都已经放在您下榻的房间里了。”

吴新蕊点点头。

“这倒是第一次参加。林书记那边,有什么指示吗?”

刘清明握着方向盘,平稳地驾驶着。

“林书记让我转告您,您和应急小组同志们的出色工作,是他这次在京城面对各位领导时,最大的底气。”

吴新蕊的脸上露出一抹淡淡的笑。

“我们的工作,也是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开展的。说起来,你的那份预案,写得很详尽,也很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