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重生 > 重生93:拎着麻袋去捡漏 > 第2475章 一边认真讲解,一边心不在焉

第2475章 一边认真讲解,一边心不在焉(1 / 2)

“好,再看第二幅!”贾老板小心翼翼卷好王鉴的画,动作轻柔得仿佛在抚摸襁褓中的婴儿。他将画轴重新用黄绫包好,放回原来的位置,然后转身从另一个更加精致的画盒前停下。

这个画盒明显比刚才那个更加考究,盒面上镶嵌着螺钿花鸟图案,在灯光下闪闪发光。

“这个盒子本身就是明代的工艺品呢。”贾老板边说边轻抚盒盖,“当年收这幅画的时候,前任藏家就是用这个盒子装着的,我也舍不得换。”

他小心翼翼地揭开盒盖,里面铺着一层丝绸软垫,手卷静静地躺在其中。贾老板戴着白手套,双手恭敬地取出手卷,就像虔诚的信徒捧着圣物一般。

“同样是'四王'的宝贝,只不过,这是王石谷的《仿宋元山水》手卷!”贾老板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显然这幅画在他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石谷先生啊,那可是清代山水画的集大成者!这幅《仿宋元山水》,是他晚年的精心之作,据说画了整整三年才完成!”

“你们知道吗?”贾老板忽然压低了声音,像是在分享什么秘密,“这幅画的来历可不简单。”

“传说当年石谷先生为了画这幅长卷,专门游历了江南的名山大川,从黄山到太湖,从西湖到富春江,足迹遍及大半个江南。他随身带着速写本,见到好的景致就记录下来,回到画室后再融会贯通,最终形成了这幅旷世之作。”

“而且啊,”贾老板继续神秘地说道,“据说他在创作这幅画的时候,每天都要焚香沐浴,以示对古代大师的敬意。你看这笔墨,真是融汇了宋元诸家之长!董源的浑厚,巨然的秀逸,范宽的雄浑,李成的清润,全都在这一卷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贾老板的眼中闪烁着狂热的光芒:“这可是他的得意之作,融汇百家之长!不是我吹牛,这样的手卷,就算在故宫博物院,也不过三五件而已!”

说着,他开始缓缓推开手卷,动作极其谨慎,仿佛稍有不慎就会损坏这件无价之宝。手卷的质地是上好的绢本,经过几百年的时光洗礼,呈现出一种古朴的象牙色泽。

随着手卷的缓缓展开,一幅长长的、笔墨变幻丰富的山水长卷逐渐展现在众人面前。这幅画足有十几米长,每展开一段,都能看到不同的景致变化。

“你们看这设色,”贾老板指着画面兴奋地说道,“主要以淡赭为主调,这种颜色啊,是用上好的赭石研磨而成的,颜料都是天然矿物质,所以能保存这么久还不褪色。”

“再看这里,”他继续指点着,“墨青、墨绿的合染,层次分明却又浑然一体。这种色调温和统一的效果,正是典型的浅绛设色法。”

“浅绛山水啊,是从宋代就开始的传统技法,到了清代被'四王'发扬光大。”

贾老板越说越激动,手势也变得更加夸张:“石谷先生的这种设色法,既保持了水墨画的韵味,又增加了色彩的丰富性。”

“你们看看这山峰,远看是青绿色的,近看却发现是用墨青一层层晕染出来的,这就是高手的技法啊!”

他突然停下来,深深吸了一口气:“每次看到这幅画,我都会想起古人说的那句话——'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石谷先生不仅仅是在画山水,更是在画他心中的理想世界。”

贾老板的解说变得更加细致入微:“二位请看这卷首处,三座山峰呈'起'势。这可不是随便画的,这是有讲究的!”

“咱们国家古画讲究:起、承、转、合,就像写文章一样,开头要有气势,要能抓住观者的眼球。”

“你们看这画法,”他用手指轻轻在空中比划着,生怕碰到画面,“主要是以南宗董源、巨然为宗。”

“董源你们不知道吧?”贾老板说着,笑呵呵看看秦浩峰和柱子两人,“是南唐时期的大画家,他的画风温润秀逸,居然是他的传人,更加精进。”

“巨然承董源一路遗法,以长、短披麻皴并举为胜。”贾老板的语气变得更加专业,“披麻皴啊,就是像披散的麻丝一样的笔触,用来表现江南山峦的温润质感。长披麻皴用于表现山体的主要结构,短披麻皴用来丰富细节。”

“王石谷在这里参合了二者的圆润之笔,”他继续解说,“你看这些笔触,既有董源的厚重,又有巨然的灵秀。”

“他用极其繁密的皴法层层擦写,一遍又一遍,每一遍都要等前一遍干透了才能进行下一遍,这样才能构建出如此平缓厚润的山脉效果。”

“这种技法啊,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深厚的功力。”贾老板感叹道,“现在的画家,有几个能有这样的耐心?都想着速成,哪里还有古人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

他指着山间的植被继续说道:“看这山间的丛树,用的是焦墨侧锋横点的技法。焦墨就是最浓的墨色,侧锋就是用笔的侧面来点,这样点出来的树叶既有浓淡变化,又有立体感。”

“你们看,”贾老板越发兴奋,“这些树木的点法与山体的皴法完全融为一体,这就是所谓的'笔笔有来历'。每一笔都不是随意的,都是有传承的。这样的技法,尽得山峦之浑厚秀逸。”

“妙啊!妙啊!绝对妙不可言!”

说着,他把目光转向画面的留白处,神情变得更加虔诚:“这里,石谷先生运用了留白与烘染的对比技法,来表现淡缈的云雾和远水。你们看,这些留白并不是什么都不画,而是用极淡的墨色轻轻烘染,形成一种若有若无的效果。”

“这种技法的精妙之处在于,”贾老板的声音变得轻柔,仿佛怕惊扰了画中的意境,“它营造出了一种空间的层次感。由远水到云海,再到近山,观者的视线随着这些景物的依次递进而延伸,不知不觉就被引入了画面的核心。”

“这就是国画的魅力所在啊!”贾老板忍不住赞叹,用手点点画卷,“西方油画追求的是真实再现,而我们国画追求的是意境营造。”

“你们这俩小子,好好看这幅画,不仅仅是在看风景,更是在体验一种心灵的旅行。石谷先生通过这种巧妙的构图和技法,让观者在欣赏的过程中,逐渐进入到一种忘我的境界中。”

手卷慢慢展开,贾老板的眼中闪烁着痴迷的光芒,继续解说道:“这里,以画幅中部山径行旅为'承',你们看这几个小人儿,虽然只有豆粒大小,但那种跋涉的神态却被王翚画得活灵活现,仿佛能听到他们的脚步声和交谈声呢!”

贾老板内心涌起一阵自豪,想到自己能拥有这样的国宝级藏品,简直比中了彩票还要兴奋,“随后,渐渐转入以'北宗'技法表现的崇山峻岭、危谷劣岩的北方山川景色,你们感受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