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两人只能认栽。
弘历敢记他们的仇,他们可不敢记弘历的仇,而且,还得准备找个机会向弘历好好解释解释呢。
而弘历一言去两内务府总管的事,很快也在内务府上下传遍开来。
这让许多内务府官员既兴奋也恐慌。
兴奋的是,有两位内务府总管被罢职,那自己是不是也可以挪挪位置了?
恐慌的是,这四爷手段如此厉害,自己会不会也一个不小心就得被罢职,乃至脑袋搬家?
当弘历来到内务府衙门时,就明显感觉到内务府的官员们对他更加热情与恭敬。
“四爷,您吉祥!”
“四爷,奴才近来得到一幅字帖,颜鲁公的真迹,想着献给您,以表奴才的一份孝心。”
“四爷,自从您兼管内务府,内务府的日子就好过了不少,我们都感激着您呢。”
一声声四爷,喊得弘历骨头的酥了几分。
弘历则在落座后,看着这一张张谄笑的脸,也笑说道:“你们倒是消息灵通,知道汗阿玛让我来定新的总管。”
众人只是讪笑了笑,而继续奉承着他,给他送礼。
虽然弘历都收了这些礼,但最终还是根据能力,选了乌雅氏的海望和汉军旗的丁皂保这两位内务府的郎中任新的总管。
无论如何,会来事只是基础,会做事才是关键的。
而在新的内务府总管定后,内务府的新整改方略也开始被执行了起来。
许多工匠、御医开始被安排着对外营业,由内务府出资,打着平稳物价、惠济百姓的名义。
不少内务府的旗人也以停饷留职的方式带着家人去了天津、保定等地开店。
“这是小的所制茶器,四爷、五爷还有怡亲王都很喜欢,爷您瞧瞧?”
护国寺,城卫营的舒穆禄·善文就来到了一家内务府造办处旗匠吕多金开的茶器店里,而打算买一套茶器送给他的老丈人,因为他老丈人生辰快到了,还平素很喜欢收藏茶具。
而且,舒穆禄·善文知道他老丈人对茶具很讲究,也就不敢马虎,在看见这家店打着内务府造办处的名号,也就走了进来。
舒穆禄·善文冷眼看了一会儿,也的确觉得这家的茶器不错,不愧是宫里出来的,便拿借来的钱咬牙买了一套。
而像舒穆禄·善文这样,因为内务府造办处的东西不错来购买的旗人不少,甚至很多都是借钱来买。
借贷消费是八旗旗人堕落的标志之一,也是清朝皇帝常拿来与旗人弓马荒废这事并提的恶劣现象之一。
因为,旗人只能按旗聚居在一起,左邻右舍便都是亲戚,而熟人一多就爱讲门面排场。
用老舍的话说,就是富的真讲究,穷的穷讲究。
再加上,旗人又大都有铁杆庄稼。
所以,很多旗人家庭就常常敢赊欠撑门面,在人情往来方面的消费很高,都是等到年底领饷后,再集中销账。
历史上,和通泊一战,会让多少旗人家庭因为家里少了顶梁柱而债务崩溃,进而导致多少旗人逃旗为奴,是可想而知的。
但无论如何,现在大清国势还在稳中向好,也就还没有哪一旗户因为不能还债而破产的,自然都还在继续超前消费,而给内务府送来大量的钱财,让内务府上下都赚的盆满钵满。
“上月新开各店铺分内务府银便近二十万两银,同时供应宫内的各类用具次品率大降,原因是都怕被内务府开革惩罚,而失去这样的发财机会。”
弘历在雍正六年的腊月向雍正报告整改新方略的效果时,雍正也正拿着内府新造的瓷器把玩,而笑道:
“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果然以真正的大清之本为政,是利于礼乐教化的。”
弘历见他一脸喜色,知道雍正这也算是尝到了释放内务府生产力的甜头。
不只是雍正尝到了释放内务府生产力的甜头,老十三管的户部也尝到了这甜头,而在这一天见到雍正时,对雍正说:
“四哥,弘历这么整改内务府后,今年户部国库增加税银达两百余万两!这真是公私兼顾啊!”
“更重要的是,铜钱发行增多后,导致一直高企的物价,也被平抑住了,虽然士人抱怨这是与民争利,但老百姓反而得了实在的好处,而可以货比三家也!”
允祥这么说后,雍正就笑着道:“这是因为他选对了大清之本。”
允祥点了点头,然后突然开口对雍正说:“四哥,该让弘历历练掌兵之事了,他能管好内务府,说明于食货之政是没问题的,现在就差兵戎之政,便具监国之资了。”
“何况,他现在又和您父子一心,理念一致,您所能倚靠者不多,而眼下朝野内外蠢蠢欲动者不少,若不尽快让其立威于军中,恐他将来也不好践行其志!”
雍正点了点头道:“朕是得让他尽快具监国之才,那就让他不再管礼部、内务府、国子监,只继续兼管咸安宫学,同时署管八旗都统衙门与兵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