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知府赴任的时间比较赶,所以政务交接仅用了三天,便匆忙离开了青阳郡。
离开前,府衙的官员聚集酒楼,一起为知府饯行,同时加深新任知府的印象。
沈淮跟他们都不熟。
一顿饭下来,也算是认识了,大概知道谁负责什么。
前知府一走,沈淮就算正式上任了。
上任初期的主要任务是:了解青阳郡的基本盘、政务流程、关键人脉。
基本盘是展开工作的基础,可以从三个核心方向着手。
比如民生经济。
这个主要看人口、耕地、赋税,还有主要产业有什么,同时还要了解百姓目前的主要需求。
如今三月,正是春耕,可以重点关注相关方面。
沈淮在这里划下重点。
接着是安全隐患问题。
治安方面:像街道集市的管控;交通要道是否有盗匪出没;是否有宗族械斗或打劫等问题?
司法方面:民事纠纷和刑事案件,哪方面比较多。
政务流程,有同知、通判,省城安排了刘大人来协助,问题不大。
人脉这块,需要好好捋一捋,因为这个比较复杂。
世家宗族,府学县学还有士绅们……
赴任之前,沈淮自己看了朝廷发下来的流程册子,也曾被谢道珩拉过去“紧急培训”,知道哪块要重点抓,也知道事情有个过程。
但是,知道是一回事,颁发政令是一回事,有没有结果又是一回事。
沈淮一边熟悉政务,遇到不清楚的就问同知、刘大人、通判、主簿等人。
无人敷衍或者表现出不耐烦。
因为他们都清楚沈淮的背景,并不敢糊弄,问到的都会耐心解答,不好解答的就拐个弯。
钱同知与前知府不太合。
吃了很大的亏,大家有目共睹。
其实钱同知能力不错,可年底政绩考核的时候,知府对其评价很一般,他自己又没人脉,想升上去就很难。
毕竟黔中省有九个州郡。
巡抚和总督那么忙,若无关系,他们也很难注意到。
你优秀,别人也很努力。
这次,钱同知学乖了。
凡事沈淮问的,不管懂不懂,态度一定要到位。
争取留给好印象。
不求提携,不打压就行。
吴通判呢,年纪比同知大,觉得自己的仕途也就这样了,看得比较开。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然后再过几年便可告老还乡。
态度谈不上积极,又达不到懒散的地步。
十天过去,沈淮大概了解青阳郡的基本情况后,立即给总督和巡抚递拜帖。
结果,拜帖还没出城门,刘大人就找来了。
“沈大人,刘某后日回黔宁府,你要不一起?”刘大人道明来意,“其实,来青阳郡之前,上头交代了,若是时间合适,便带沈大人一起上省城。”
“那巧了。”沈淮笑道,“沈某也打算后日去黔安府拜见总督和巡抚,有伴了。”
下衙之后,沈淮跟谢知微说自己后日去省城拜见总督。
谢知道道,“夫君路上注意安全,需要准备什么,妾身提前安排。”
“准备一些茶叶和土仪即可。”
现在朝廷严抓贪官受贿,还是低调点为好。
第二天上衙,沈淮叫来钱同知和无通判,告知自己要去省城几天,并简单交代两人的工作。
两人表示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