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终于安静了。
沈家几人这才有时间问沈淮这三年的情况。
虽然每年都会通信报平安和近况,但是纸张太小,知道的有限。
沈淮见爷爷奶奶、父母和二姐都很关心自己,便把国子监的求学生活、会试殿试的情况,简单的说了出来。
比较有趣的事情说得详细一点,不太方便说的事情,三言两句就说完了。
可黄氏听着听着,心里却是说不出的滋味,觉得儿子在外面受苦了。
沈七刀和沈继业也是暗自心疼。
沈杏也知道,弟弟报喜不报忧,心里酸胀难受。
好在,一切都是值得的。
三郎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他们沈家也会蒸蒸日上。
“县里传来捷报的时候,我跟你奶奶还有你二姐都高兴坏了。”
提起两个月前,县衙仪仗小队高调报喜的事,黄氏每次想起都心情澎湃。
“你四爷爷激动到差点晕过去,说我们沈家祖坟冒青烟了,第二天立即召集族里去给老祖宗上香。”
“报喜队宣读捷报的时候,全村都被轰动了,爹和奶奶都高兴傻了。”
沈杏语气激动,“那几天,我们家的门槛差点被踩坏了。
尤其是消息传到兴州和南元郡之后,那边的儒生一个接一个渡江,特意递来拜帖。
说见不到状元郎本人,能观摩状元郎以前的诗文也不错。
我们不好拒绝,便把你以前的书籍给他们看了。
不过只允许他们观阅,不卖的。”
他们慕名而来,一为沾一沾沈家的文运和喜气。
这两年,沈家在兴州和南元郡两地经营的不错,沈淮之名他们并不陌生。
这归功于沈杏。
每到一个县,沈杏便拿沈淮的诗文去当地最大的书肆,让掌柜的‘帮忙’宣传。
沈淮的诗词和文章都是上乘,所到之处,非常受欢迎,压根不用担心书肆不要。
当然,沈淮寄回来的真题,沈杏也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它们的价值。
并且赚了不少。
“京城的人更疯狂,她们把书信都送到铺子里,我都收了几大筐。”沈淮语气颇为无奈。
“会试之前,老师还担心我上榜了会被人捉去当女婿,结果殿试都结束了,连个人影都没有。”
林氏和黄氏听言,迅速对视了一眼。
沈七刀老神在在,倒是沈继业想了很多。
他们想问,却没人开口。
沈杏的八卦之魂熊熊燃烧,双眼好奇的看着沈淮。
她想问,但又怕弟弟不高兴。
沈淮见状,还有什么不懂的?
于是主动说道,“归乡祭祖前,老师给我介绍了一个姑娘。”
话一出,全场震惊。
其中,反应最大的是黄氏,“你答应了?”
“娘,你先别激动,老师给我介绍的这个姑娘,条件很不错,父亲是五品官员,颇得陛下青睐。”
说到这里,沈淮看了一下周围,见谢家派来的两名护卫不在,才压低声音把事情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