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次看到这种莫名其妙的话语时,蒂亚莉丝的脑海之中其实满是困惑,困惑于诺特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想法,而且依照着他这内心深处话语的沉重程度,也能够感受到这并非是打趣的玩笑话,而是实实在在的为之而感到负罪感。
不过,在未曾真正获取足以拼凑出全貌的情报前,她还是将这份困惑潜藏于心,打算之后再做出判断。
然而,如此的念头刚刚浮现,就在诺特刚刚讲述起他与伊莎瑞尔相遇之后的故事时,他的眼中却再次展露出其他莫名其妙的词汇,“撰写”、“设定”、“故事”与“悲剧”,甚至还有一句无比狂妄自大的话语。
‘这一切都是因为我撰写下了这个残酷的世界,如果我没有因为觉得有趣而设计残酷的基调,那么,或许就不会出现这么多悲剧......’
聆听着这种话语,一时之间她的眼中不由浮现出了难言的困惑,就在她甚至都有点怀疑诺特是不是有什么臆症的时候,得益于长久以来的阅读积累,那时的她,脑海之中便瞬间浮现出了关于“预言者”的情报。
所谓的预言者自认为他们来自于另外一个世界,自认为是所谓的穿越者,同时他们都或多或少的认为是自己创造了这个世界,对这个世界往往缺乏归属感,自身异样的观念其实也与这个世界相当的格格不入。
当第一批预言者出现时,整个世界还处于众神仍旧行走于大地之上的时代,那时,面对这种莫名其妙的家伙,同时在从他们口中得到他们本不应了解的情报时,不止是凡人,乃至于众神,甚至于代表着智慧的智慧之神都感到了茫然,对整个世界感到了困惑。
虽说这些所谓的预言者多数都没有什么强大的力量,可由于他们这脑海中的情报、对未来的预言,以及来自于诸多世界繁杂的描述,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差不多是百年的时间里,甚至把天堂的众神都搞得团团转。
不过,再精密的计划也都会有疏漏,循着又一轮预言者的降世,智慧之神终于发现了蛛丝马迹,在耗费了些微的时间后,发现这所谓的预言者其实是魔鬼的把戏,其目的是以众神寻求的根源来诱惑众神,用以混淆牵制众神的注意力,以此在众神与魔鬼的博弈中谋取优势,同时也从中进行观察实验。
因而,在发现了这一现实后,众神也不再将注意力放在这些预言者身上,同时也将这一情报通告给了当时古洛萨拉帝国的信徒,就是嘛,虽说众神对于预言者失去了兴趣,可即便预言者是伪造之物,可他们看到了一角未来对于凡人们而言仍旧是非常的重要,有着非常高的参考价值。
于是,在失去了众神注视的庇护后,原先在古洛萨拉帝国中地位崇高的预言者的地位一时之间跌落了神坛,虽说依旧有不少的预言者享受着相对优渥的生活,可还是有大量先前身份崇高的预言者化作了阶下囚,被竭力压榨着关于他们目力所及的未来一角。
同时,预言者们那关于各种未知世界的情报也被疯狂榨取,一时之间,古洛萨拉帝国吃了一波发展的红利,各种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接连出现,古洛萨拉帝国迎来了又一波的黄金时代,得益于这波红利,当时的人们将魔鬼的这一把戏戏称为“魔鬼的恶作剧”。
然而,哪怕预言者的存在已然被揭破,可魔鬼却未曾停止它们的秘仪,“魔鬼的恶作剧”仍旧继续进行,古洛萨拉帝国也心安理得的享受着名为预言者的薪柴,国力也愈发蒸蒸日上的蓬勃发展。
不过,得其助力,亦当受其害,在那众神离去前的五年里,“魔鬼的恶作剧”好似突然失控般,短短的五年内便涌现出了近万名的预言者,而他们每一个人都在宣告着众神的即将离去、还有古洛萨拉帝国崩溃后的惨状。
而众神则对于信徒的祈求一言不发,就恍若是在印证这番流言,最终,在神离之日降临前,古洛萨拉帝国便已然行将崩溃,神离之日的降临不过是推了一把罢了。
就是比较悲剧的是,当神离之日真的发生后,陷入混乱的古洛萨拉帝国甚至还掀起了一场诛杀预言者的风潮,他们将仇恨聚集于预言者们的身上,认为是预言者们的存在让众神对世界感到失望。
不过较真说的话,他们之所以造出如此杀孽理由有二:一是在无可奈何之下,他们选择向众神奉上的血腥献祭,期冀谋得众神的宽恕;二是将悲剧的发生简单的归咎于他人,这样可以令自身感到轻松一些。
当蒂亚莉丝的脑海中浮现出这些情报时,她也不由开始认真思索起来,思索起先前诺特所讲述的内容,毕竟,在关于伊芙琳的故事里,他就是以所谓预言者的身份来向伊芙琳伸出手的,最初,她其实是当这段话不过他为了拉近与伊芙琳关系的把戏,但现在想来实际上并非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