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看似抓取到了物体,但在现实世界中我们抓的却是空气,这大大降低了我们的沉浸式体验。
因此,我们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有没有一种技术能够让我们在抓取、拿捏、抚摸虚拟物体时,将这种触觉感受通过智能感应手套传递到我们的手上呢?
提出这个问题后,陈夏自己回答道:“这个想法确实很棒,但要实现这样的技术却非常困难。要想研发出这项技术,我们首先需要深入了解什么是触觉。
触觉是指皮肤上的触觉感受器在接触到机械刺激时产生的感觉,它是由压力和牵引力作用于触觉感受器而引起的。
当外力持续作用或强度较大、达到较深层次时,我们称之为压觉。
如果从神经放电的角度来明确区分的话,对持续性刺激产生的神经放电我们称之为压觉;而对非持续性的少量放电我们则称之为触觉。压觉的神经放电适应较慢,而触觉的适应则相对较快。”
“我们人类的皮肤表面布满了触点,这些触点大小不一,分布也不均匀。一般来说,手指腹部的触点最为密集,其次是头部,而背部和小腿的触点则相对较少。因此,我们的手指腹部拥有非常敏锐的触觉。”
“这意味着,我们的双手具备人体中极为灵敏的触觉系统。如何运用技术来模拟我们手部接触各种材质时所产生的不同触觉,这是当前和今后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不过,在对触觉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之后,我们已经找到了一种初步的解决方案。那就是通过技术对我们手部的表面,特别是手指腹部的区域进行加压处理。”
“同时,结合VR眼镜所带来的沉浸式视觉体验,共同模拟出我们在抓取物体时的触觉和握持感。”
“我们在手套内部加入了一种自主研发的气泡阵列加压材料,这种材料有点像我们平时在包装盒里看到的气泡保护膜。”
“但不同的是,我们为每个气泡都注入了无毒无害的特殊气体,并通过电子信号来控制气泡的状态。在常态下,这些气泡是收缩的;而通过电子控制后,它们能迅速膨胀起来。从柔软到坚硬,整个变化过程非常迅速,只需零点几毫秒。”
“通过精准的控制,我们可以让气泡呈现出收缩、柔软、较硬、坚硬等多种状态。”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集群控制来调整不同位置气泡的软硬程度,从而模拟出人们在抓取不同物体时,手部各部位所感受到的不同压力触觉。”
“这种阵列气泡组合不仅能够模拟出我们在拿取不同大小物体时手部的张合程度,还能进一步增强真实感。”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在拿起一个水杯和拿起一支笔时,手部的张合程度是不同的。而这套气泡加压模拟系统就能够准确地模拟出这种握持感觉。”
“怎么样,是不是很棒?”陈夏向台下观众问道。
台下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可以看到,台下许多军事领域的专家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表情。
陈夏微笑着压压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继续说道:“其实,这只是完成了第一步,也就是模拟握持感。”
“这里面最难模拟的是抚摸感。当我们抚摸不同材质的物体时,手部的感受是不同的。如何模拟这种感觉,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技术难题。”
“坦白地说,我们在这方面还没有找到完美的解决方案。目前,我们只能利用这套气泡加压模拟系统来简单地模拟一些物体,让你有一个初步的触摸感觉。”
“这样你就能感受到自己是在触摸一个实体物体,而不是一团空气。”
“至于它的真实程度,尤其是模拟不同材质物体的触感,还需要我们继续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
“很抱歉,我们的技术能力还有限,让大家失望了。”
面对陈夏的歉意,台下的观众纷纷出声安慰,并再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而在网络上,无数网友也被他的真诚所打动。
“哎呀,这是一场发布会,怎么搞得这么感人,差评!”
“这项技术别说他们了,就算放在全球也是个大难题,这不是他们的错。至少他们在踏踏实实地做技术。”
“不管怎么说,这款智能感应手套已经很惊艳了。能够感受到虚拟物体的存在,这真的太棒了!”
“楼上的,你这话让我有点想歪了。”
“你们这群人才,我也想要这款手套了。”
“兄弟,想要的不止你一个人。不说了,我去官网上看看什么时候可以预约。”
“哎呀,我怎么没想到呢?不过现在都晚上了,那边应该已经下班了吧。”
“那还是别去了,去了也体验不到啊。”
“体验不到,但可以看看实物啊。我等不及了。”
“同去同去,我已经在路上了。”
“+1!”
发布会圆满结束……
“陈队,陈队!你得救救我们厂啊!”
在锦官市人民医院的病房里,陈夏刚走进病房,躺在床上的秦宇就泪流满面地挣扎着要坐起来。
陈夏连忙上前扶住他,安慰道:“别急别急,身体最重要。你先好好养病……”
“两千万啊!就这么没了!要是追不回来,我们厂就彻底完了……”秦宇还没说完就抱着陈夏的胳膊呜呜地哭了起来,那模样就像个刚出生的婴儿一样伤心欲绝。
陈夏此刻颇感棘手,毕竟秦宇是因心脏病发作而住院,他生怕自己哪句话说得不妥,再让秦宇的病情加重。
医生进病房前的反复叮嘱——切勿刺激病人,此刻在他耳边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