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船能够在北极洋使用,自然也能在环太平洋上畅行无阻。陈夏对这次破冰任务充满了信心,并决定让娄小云继续担任驾驶员。
“环太平洋的破冰任务并不简单,但这艘破冰船体积小,便于隐藏和行动。”陈夏对娄小云等人说道,“除了破冰任务外,还有第二个任务。娄小云、叶寸心、沈兰妮,你们三个人驾驶破冰船,要完成外域防护工作。屈菁菁会把你们需要的物品调过去。”
陈夏对任务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和安排:“军舰底部隔层中安装了维度航标,屈菁菁你可以通过军舰调取数据来监控破冰船的状态。其他人员则负责与华夏方面进行军舰和其他设备的交接工作。”
“收到!”众人齐声回应。
次日清晨,陈夏带着所有人出发了。这次他并没有选择使用幽灵舰,而是驾驶了白羊号潜艇。白羊号潜艇虽然速度上稍逊于幽灵舰,但同样具备出色的灵动性和稳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白羊号潜艇还具备一项隐身功能,这得益于其外层附着的一层特殊保护膜,这层膜能够有效干扰雷达扫描,使得潜艇在深海中更难被探测到。由于深海的高密度环境,即便使用先进仪器,也很难发现白羊号的踪迹。从外观上看,白羊号与幽灵舰颇有几分相似,可以说它是幽灵舰的“子舰”。
“老大,我们即将到达目的地,但……”娄小云有些迟疑地向陈夏报告。
“怎么了?有什么发现吗?”陈夏敏锐地察觉到了娄小云的异样。
“我们之前提到的红外线切割现象,刚才似乎又出现了。”娄小云不确定地描述着所见情况,但深知此事非同小可。
陈夏闻言,心中已经有了大致的判断:“红外线切割在这里出现并不奇怪,但前提是它是自然现象。否则,根本不可能出现。”他深知,在海面上,除非有人能在空中安装仪器,否则很难有仪器能探测到深海的情况。而空中若有异物,必然会产生噪音或使用磁力,这些都会被白羊号的雷达捕捉到。然而,至今为止,白羊号的工作台上并未显示任何雷达信号。
“这是有人利用自然因素进行了特殊的手法分析。”陈夏补充道,“看这里的光亮,已经超过了正常稳定值。”
屈菁菁适时地将自己调查的数据递给陈夏,解释道:“人眼看清颜色,取决于光亮度。光亮度越高,看得越清楚。但人眼不能长时间直视强光,否则会感到不适。因此,潜艇在海中会采取特殊措施,防止这种强光现象。所以,紫外线、红外线等光源都会被降到最低。”
“海面上出现红外线,说明有光源体作为载体。仔细查查,最近的光源体在哪里。”陈夏指令道。没有光源体,就不会有红外线。海面就像一面镜子,会反射或折射自然光。而他们现在身处深海,如果红外线是被海面折射出去的,他们根本无法感知到。
“老大,我们还要继续前进吗?”屈菁菁询问陈夏的意见,毕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前往环太洋进行军舰调试。
陈夏考虑片刻后,决定先前往环太洋的中心板块,完成华夏奥运会的相关进程:“走吧,先完成主要任务。”
……
陈夏一行人抵达环太洋中心板块,闫司令已率队在港口等候。白羊号缓缓浮出水面,陈夏等人走下潜艇,闫司令立刻迎上前去:“欢迎陈先生的到来。”
“闫司令客气了。”陈夏微笑着回应。
“陈先生,我们有个会议,希望您能参加。”闫司令有些迟疑地说道。
陈夏看出了闫司令的为难,爽快地答应下来:“好,其余人进行军舰数据交接。”
安排好一切后,陈夏随闫司令前往会议室。途中,唐笑笑好奇地问:“我们不是只是协助人员吗?怎么还要参加他们的会议?”
“可能是华夏方面还有其他事情需要老大帮忙吧。”娄小云猜测道。毕竟陈夏的实力有目共睹,他的参与无疑会给华夏方面增添更多信心。
会议室里,陈夏见到了许多熟人。闫司令开门见山地说:“今天召开紧急会议,是因为海中巡逻人员在深海五千米处发现了红外线。”
此言一出,除了陈夏外,在场众人皆感惊讶。闫司令继续说道:“说实话,我们也感到意外。深海中怎么可能出现如此强烈的红外线?但经过多方勘测,确实存在,而且红外线的强度还在不断增加。今天请陈先生来,一是为了军舰调试工作,二就是为了研究这个红外线的问题。”
程开阳接着问道:“陈先生,您认为红外线是由什么产生的?”
陈夏沉吟片刻后答道:“红外线产生的原因是自然光。但海面上会折射或反射自然光。要让红外线以如此强烈的姿态出现,必然有某种媒介作为载体。”
程开阳听完陈夏的分析后,频频点头表示赞同。
程开阳作为空中运作的专家,对陈夏的观点一点就透。他深知飞机在空中为避免光线干扰会采取特定措施,但即便如此,所记录的光线数据也远低于这次在海底发现的红外线强度,这让他大惑不解。
“陈先生,我真是不明白,海底的红外线强度怎会如此之高?”程开阳坦诚地表达了自己的困惑。
陈夏耐心解释道:“海中的媒介众多,只要找到与自然光能产生连贯的合适位置,就能实现红外线的增强。想象一下,在深海中找到一个点,与自然光的源头形成两个点,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它们很可能在一条直线上。同时,我们还得考虑海面的影响,它会对这两点间的距离产生干扰,因此需要进行精确的计算和测量。”
听完陈夏的解释,在场人员都恍然大悟。闫司令更是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的担忧:“陈先生,这次奥运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万一出现什么闪失,我们可就真成了华夏的罪人了。我恳请陈先生能帮我们解决这个难题。”
陈夏见状,干脆利落地给出了解决方案:“我们今晚就开始勘测,奥运会还有十天,这期间会有大量参赛者到来,我们必须保持镇定。军舰的数据我会亲自调试,我已经安排人去整理最新数据了。现在,请带上你们的工程师和光学专家,跟我一起出发。”
闫司令感激地点头,迅速调配了几名光学工作者和相关工程师。陈夏则带着他们乘坐白羊号潜艇,开始了深入的勘测工作。
在潜艇内,陈夏与光学工作者尚晓峰紧密合作,他们决定以红外线最强点为圆心进行环绕测量,并记录数据以便后续分析。经过长达十五分钟的测量,他们成功锁定了红外线的中心点,并发现其强度是周围的三倍。
随后,陈夏指挥团队调遣到该位置,并吩咐其他人员开始测算自然光的位置。他深知,每个人的测量方法不同,分工合作能让数据更加精准,从而便于两点间的测量。
然而,在测量过程中,一名工作人员突然发现了异常:“陈先生,这里的数据不对劲!”
陈夏闻声赶去,只见屏幕上显示的数据值异常混乱。自然光产生的光线共有九种,虽然它们的发出位置相同,但到达位置却各不相同,且数据偏差极大。而红外线的强度却远高于其他光线,这显然是不正常的。
陈夏眉头紧锁,心中已经有了猜测:“有人对自然光线进行了干扰。”他联想到之前的极光现象,心中更加确信了自己的判断,“这很可能是同一个人的手法。”
为了验证这一猜测,陈夏决定对红外线进行分解。然而,当他提出这一想法时,却被告知目前尚未研发出能够直接分解红外线的仪器。这让陈夏不禁感到有些惊讶和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