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量子打印产物(1 / 2)

“放在这里吧。”屈菁菁指着量子打印机器说。

周围的人都不明白屈菁菁的用意,而门外的陈夏却看得一清二楚。他明白屈菁菁的想法,但也预料到了结果——肯定不会成功。

果然,屈菁菁进行操作后满怀期待地等待着结果,然而最终却以失败告终。

“为什么会这样?!”屈菁菁不甘心地问道。

“原因很简单。”陈夏推开门走进来,“你应该把沙子放进杯子里,而不是错误地认为沙子和水的体积一样,重量也就一样。”

屈菁菁经常因为工作原因与陈夏接触,但其他人却很少有这样的机会。他们见到陈夏的机会寥寥无几,更别说是在如此近距离的情况下了。因此,当陈夏突然出现时,那些工作人员都显得有些激动。

“老大好帅啊!”其中一个女孩忍不住低声说道。

她们长时间与机器打交道,很少有机会见到如此英俊且富有魅力的上司。不过好在她们都是陈夏队伍中的人,躁动了一会儿后也都安静了下来。

陈夏一边动手操作,一边向屈菁菁详细解释着:“我之前就提到过,科研这事儿必须一丝不苟,任何微小的偏差都可能导致结果与预期大相径庭。”

屈菁菁聚精会神地听着,深知陈夏并非故意严厉,而是当前项目正处于关键阶段,团队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容不得半点马虎。

“你看,水的密度与沙子不同,因此它们的重量自然也不一样。”陈夏继续说道,“水分子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我们的任务是将水中的氧离子和氢离子分离出来,同时要避免产生氢氧离子。”

他研发的这款发动机,燃料选择别出心裁,并非传统的化石燃料。在冰面或水域环境中,水分子是最常见的物质。通过分解水分子,可以获得两种离子,而这两种离子在极小状态下才能发挥最大效能。

屈菁菁关注的是发动机能承载的离子容量,而非传统燃料的容量。这种就地取材的方式,既节省了能源,又实现了能源的循环利用,从而大大减轻了重量问题。

当冰面较厚时,水分子转化为离子的速度会加快,破冰船的自重也会相应增加。根据动力学原理,当重力大于支持力时,物体会对接触面施加更大的压力,这样破冰船就能不受河道深度限制地破冰前行。

相反,若冰面较薄,破冰船则会自动调整,吸收的离子减少,使重力与支持力保持平衡,两者相互抵消,破冰船便能以正常状态在河道上行驶。同时,下方的风轮和冰刀开始工作,轻松清除障碍。

陈夏完成了一系列操作后,成功分析出了动力机的容量。

“接下来,我们要用沙子来测试柴油机。”他说道,“虽然我们不能把沙子作为柴油机的工作原理,但我们可以利用沙子的重量,让这种轻质物质发挥最大作用。”

陈夏将沙子倒入柴油机的立体结构图中,观察其影响。如果是已经打印好的实体柴油机,沙子自然不会造成偏转。但在这个模型中,一杯沙子的重量足以引起微小的偏转。

“这是能源损耗的表现。”他解释道,“这些沙子流到了我们不需要的地方,占用了空间并消耗了能源。虽然对破冰船的整体运作影响不大,但累积起来也是不容忽视的重量。”

屈菁菁对此感到惊讶,问道:“那我们需要把这些地方堵住吗?”

“不,”陈夏摇了摇头,“我们可以把这些部分改造成能源储存点,这样既能压缩空间和体积,又能进一步减轻重量。我们只需要在这里安装几根管道,因为破冰船的主要动力来源是离子,对能源的需求很低,只要维持正常工作即可。”

说完,他开始调整离子的轨道,很快一个经过改造的立体结构图呈现在众人眼前。

“开始打印吧。”他吩咐道。

打印过程迅速而高效,大家首次亲眼见证了离子的速度之快,简直如同光速一般。

“既然我们采用了离子作为动力源,那么冰刀和风轮的设计也应该与众不同吧?”一位工作人员好奇地问道。

对于科研爱好者来说,这无疑是一场既震撼又极具价值的视觉盛宴。

“没错,”陈夏肯定地回答,“在冰面上工作时,破冰船需要高速运转,不能等到一系列工作完成后才产生离子。因此,我们必须在冰刀和风轮上安装分解和传输离子的功能。”

“这样就能提前发挥作用,确保破冰船能够正常工作甚至超高速完成任务。”他一边说着,一边在冰刀上安装了分解枢纽,在风轮位置安装了离子管道。这些装置都可以进行压缩调整,对破冰船的自重没有额外影响。

“但是,这样会不会因为冰面的挤压和破冰船自身的重量而受损呢?”有人提出了担忧。

毕竟冰刀和风轮需要深入冰层中工作,如果增加了额外设备,确实需要考虑这个问题。

“我们采用的离子结构管道完全能够解决这个问题。”陈夏自信地说道。

“哎呀,我怎么就没想到呢?离子管道在特定温度下稳定性极佳,只要设定好轨道,离子就会乖乖地沿着轨道移动,根本不会乱跑。”陈夏一拍脑门,恍然大悟地说道。

“在冰冷的冰面下,温度本身就限制了离子的活跃性。而破冰船在运作过程中,自身温度会上升,这样一来,离子就会自然而然地涌入管道中,无需任何外力。”他继续解释道。

“随着离子不断进入管道,就会产生持续的推动力。这些离子直接进入动力机内,离子越多,进入动力机的速度就越快,效率也就越高。”陈夏越说越兴奋,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这真是一石多鸟的妙计啊!老大,你真是太厉害了!”在场的工作人员纷纷对陈夏投去钦佩的目光。

“好了,别夸我了,赶紧准备接下来的工作吧。”陈夏摆摆手,示意大家回到工作岗位上,“设备虽然已经出来了,但组装工作还很繁重,我们需要加快速度。”

说完,陈夏便转身离开了,留下屈菁菁带领众人忙碌起来。而他自己则走进了化学实验室,开始着手准备破冰船的第一层保护物质。

实验室里摆放着各种珍稀的化学物品,即便是科技高度发达的米国,看到这些也会感到惊喜不已。但对于陈夏来说,这些都是家常便饭。

他深知,破冰船的内部装备已经焕然一新,外表的保护层也绝不能马虎。普通的防护材料根本无法满足要求,必须寻找一种既能抵御严寒,又能起到防护作用,甚至还能承受锋利冰刃冲击的特殊材料。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陈夏终于锁定了目标。他开始从最基本的量进行计算,准备着手进行试验。

就在这时,敲门声响起。“咚咚咚”,门被轻轻推开,屈菁菁走了进来。

“这是根据实践对比得出的数据,你看看。”屈菁菁将一份报告递给陈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