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发展空天母舰,必须能够搭载两架以上的六代机,这是最基本的前提。否则,根本没有资格被称为母舰。
然而,她们显然还没有想到陈夏的真正想法。
“我所构想的,并不是简单的空天母舰,而是航空母舰、空天母舰和六代机的完美结合。”陈夏语气平静地说道。
这话却让娄小云和屈菁菁两人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这怎么可能实现?
在她们的认知中,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甚至听起来像是玩笑话!
难道这就是陈夏选择轰炸机的原因?
娄小云和屈菁菁心中暗自惊叹。
如果陈夏的计划真的如此,那就必须有超越现代技术的支撑。仅仅是让轰炸机上航空母舰这一件事,就非常难以解决。
但如果陈夏真的做到了,那他将推动一场全新的技术革新。
“航空母舰根本无法起降轰炸机,即使有弹射系统也不行。”娄小云说道。
屈菁菁也觉得陈夏的话有些不靠谱。
虽然陈夏之前的科技创新言论已经让她们信服,但真正的开阔思路并不是不切实际的天马行空,而是需要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真实可行。
“皮皮虾号航母上能够供战机起降的距离最多只有两百米左右,而轰炸机最短的起飞距离也需要1500米。这不是简单的弹射器能够解决的,除非有垂直起降系统。”屈菁菁谨慎地说道。
陈夏挑了挑眉毛,“你说到了关键点上。”
“难道真的有改装轰炸机的方法?”屈菁菁忍不住问道。
陈夏点了点头。
他之前已经从系统中查看到了垂直起降发动机的页面。发动机本身并不贵,贵的是轰炸机改造的图纸。他发现这种垂直起降的发动机现在只能改装到现有的轰炸机上面。
而运输机则因为与发动机结合处机体强度不足,不具备安装垂直起降发动机的能力。
这也是陈夏选择轰炸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一个超现代的想法想要付诸实践,需要克服一个又一个的难题。
即使有些难题看似简单,但在某些时候还是会让人栽跟头。
科学需要的是严谨细致,军火商也是如此。
娄小云和屈菁菁对陈夏的回答感到愕然。
她们没想到陈夏真的能够改造轰炸机,而且是让它上航空母舰的那种。
请问世界上还有谁、哪个国家能够做到这件事?
如果有的话,请举手。
然而,娄小云和屈菁菁都没有发现还有谁可以。
“如果这个工程真的实现了,那作战半径恐怕会是全球级别的。”屈菁菁怔怔地说道。
娄小云也补充道:“仅仅是皮皮虾号的航程就已经是全球范围了。空天母舰可以根据具体的作战需要和战场态势选择起飞位置。”
娄小云的话简明扼要地指出了这个计划的优势。如果敌方的占领区域半径达到了4000公里方圆,航母就可以停驻在这片区域的外围,用能够高空飞行的空天母舰继续深入,完成六代机的投送,最终用六代机完成作战任务。
毛子最近完成了战略轰炸机三次空中加油、航程20000公里、航时24小时的创举。
但如果陈夏的计划付诸实践,那将轻松超越毛子的创举,创造新的世界纪录。
请问谁见过航母上面还有一个空天母舰?
谁能够想到一个航母不仅仅有舰载机,还搭载了一整个作战平台?
利用这种超出常人认知的装备,就可以实现所谓的局部不对称优势。
而陈夏也可以用少量武器挑战那些看似无可匹敌的庞然大物。
这,就是陈夏所选择的道路!
娄小云与另一位同伴未曾料到,陈夏的战略视野竟如此广阔,若换作她们来构思,恐怕只能局限于航空母舰或是空天母舰的概念。
毕竟,这两种武器在现实中已屡见不鲜。航空母舰尤为普遍,看看米国那11个航母战斗群在全球的嚣张气焰就知道了。尽管其中一个已在陈夏手中失去战斗力,但米国的航母战力仍是全球顶尖。
然而,米国人真的只满足于航空母舰吗?不,他们还有更宏大的空天母舰计划。自1982年起,米国便着手实施这一计划,预算高达数十亿至400亿美元,由五角大楼和航空航天局联手研发。
为了攻克大气层中持续高速飞行的难题,米国在上世纪80年代便全力投入氢燃料空气涡轮冲压发动机和超音速燃烧冲压发动机的技术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进入本世纪,他们终于研制出了“暗星”试验机。
“暗星”全尺寸原型机十年前成功试飞,五角大楼迅速评估,将其定位为能放置小型军用卫星、回收间谍卫星,并在轨向敌国发射核武器或空对地新型武器的作战平台。随后,米国空中作战司令部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演习,以“空天母舰”为主角,模拟了未来全球战争。
在演习中,当敌方核导弹即将发射之际,米国空天母舰在20000米高空释放出太空战斗机,短短5分钟内便精确投送了制导炸弹,摧毁了敌方的地下指挥所、地面防空火炮阵地、核导弹发射场控制中心等目标。尽管这只是电脑模拟的军事演习,但米国人的实力不容小觑。
空天母舰的出现,无疑改变了未来战争的格局,甚至催生了新的作战形态。然而,陈夏一直走在米国人前面,这次又怎会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