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技术含量的操作(1 / 2)

然而,从未有人想过利用这一点,让米国人吃个哑巴亏,或者说,让米国和霓虹国都吃个哑巴亏。

试想,如果屈菁菁站在米国人的角度,她也会毫不犹豫地向前方的不明目标开火,这完全符合米国人一贯的作风。

此刻,她觉得自己重新认识了这位老板,以前的想法似乎都错了。

从一开始,陈夏就没打算逃跑,而是设局想把米国的舰队引进来,让他们彻底陷入困境。

即使他们不开火,也逃不出雷暴的围攻,可能还会与霓虹国的出云舰发生亲密接触。

这种想法,她之前简直不敢想象。

如果不是最初让她成为陈夏的联络人,或许她都不会有机会与米国舰队正面交锋。

她相信,这次不会是最后一次。

明白了自己的职责后,屈菁菁反而镇定了下来。

这一刻,她应该展现出应有的风采,帮助陈夏完成这个伟大的目标。

“老板,如果我们想要实现那样的目标,就需要勇往直前地冲过去,但这样的话,米国的航母战斗群也不会受到什么实质性的伤害。”屈菁菁分析道。

“只有霓虹国人和米国人拼得两败俱伤,我们才算是真的完成了任务。”

“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旁观者,或者说成为一个驱虎吞狼的人,不必再费力气作战就能解决米国和霓虹国。”

“说得没错,这也是我的想法。”陈夏赞同道。

“所以,我给他们选择的是一个决战之地,而不是霓虹国海军送死的地方。”

屈菁菁诧异地问道:“要怎么做呢?霓虹国海军现在已经成了没有爪牙的半残狼,根本没有与米国人硬拼的实力。”

“错了,”陈夏摇晃着食指说道,“他们有。”

“别忘了,在这样的复杂天气下,霓虹国人的航海技术可是真的不怎么好。”

屈菁菁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

“我明白了。”

“就像最后一颗子弹一样。”

陈夏点了点头。

最后一颗子弹的概念也被用于空战中,当航炮的炮弹打完之后,飞机和飞行员就是最后一颗子弹,飞行员会驾驶着自己的座驾,以慷慨赴义的决心冲向前方的目标。

“所以,我们还需要激发霓虹国人的潜能。”

“而我给他们选的这个决战之地,就在风暴的中心。”陈夏淡淡说道,目光仿佛穿透了前方的暗黑色天幕。

“老板,现在的情况下,霓虹国海军军舰只会朝着我们的方向前进,我们怎么都会被夹在两方中间。”娄小云此刻有些担忧地说道。

屈菁菁却埋头苦思,然后说道:“我有一个办法。”

“如果按照这个速度下去的话,米国的舰队再过半个小时就会与我们撞上。如果我们提前转向,利用游艇的灵活性,应该能够在米国与霓虹国军舰的夹缝中穿过去。但是这样的话,我们难以避免被米国人攻击的危险。”

屈菁菁说道:“不过我相信老板的游艇能够扛得住这些伤害。”

陈夏点了点头,“差不多是这样了。”

“但是还不够极限。”

娄小云伸出食指道:“我明白了,我们需要在米国军舰的中间穿过去。”

陈夏欣慰地说:“大丫,果然还是你懂我。”

从陈夏决定将霓虹国的军舰引向这个方向开始,就已经决定了要让霓虹国的军舰帮个大忙。

但是屈菁菁所说的情况还不足以让这两方发生无可挽回的冲突,他需要的是更加激烈的碰撞。

屈菁菁咬了咬牙说道:“我们直接在米国的航母战斗群中间穿过去确实可以,但是那样的话必然会被对方围攻!”

从一个航母战斗群中间经过,没有任何一个人敢于做这样捋虎须的事情。

恐怕这个世界上也只有陈夏敢这么干。

这样的行为十分像一次极限运动,屈菁菁作为这次极限运动的掌舵者自然十分紧张。

她的手心浸出了几分汗水,对陈夏说道:“老板,从米国舰队的中间冲过去的难度非常之大。米国航母舰队之间的间隔一般只会保持在几百米,而且他们都有着联合防御机制能够在遇到危险时及时作出反应。”

庞大的舰队为了避免对友军的杀伤都会划定一个开火范围,也就是说一个区域一般只有不冲突的一艘或者几艘军舰来负责。

但是当目标只有一个的时候,他们往往还有一份备份的计划。只要是不会误伤友军的开火都会及时进行。

也就是说,陈夏他们面对的将是米国的全面进攻。

“这比之前的方案遭受的攻击要多得多。”屈菁菁说道,她还是想要坚持之前的意见。

可是陈夏却没有听从,只是说道:“按我说的做吧,没问题。”

屈菁菁没有再反驳,她选择相信陈夏,同时也相信她的操纵技术能够让游艇少受一点伤害。

然而此刻,娄小云却在卫星图像上发现了一点不对劲的地方。

“老板,米国的卡尔文森号航母好像加速了,离开了他们的舰队。”

“哦?难道他们也要当孤胆英雄?”陈夏笑着说道,笑容更盛。

“看来这次能把他们全部留下了。”

娄小云与屈菁菁两人不清楚米国人为什么放弃了他们的优势,但是从陈夏的表现来看,这样的变化对他们有利。

米国的航母舰队在海上航行时,都会遵循基本的战斗序列。

航空母舰位于舰队的核心,两侧护卫着护卫舰,前方则是巡洋舰或护卫舰,后方则是补给舰或其他功能性舰艇。

潜艇则根据具体战争情况灵活调整位置。

然而,米国人绝不会轻易将航母从舰队中分离出来,除非其他军舰已严重受损,无法继续作战。

那么,米国人这次究竟意欲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