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奇幻 > 封神:开局被抽龙筋 > 第1016章 当头棒喝,照见真我

第1016章 当头棒喝,照见真我(1 / 2)

下一个刹那,玄奘法师手中的剃刀轻轻一抹,一缕漆黑的头发,便直接落到地面上。

大雄宝殿上,吴王李恪看着那垂落的头发,整个人,便都扭曲了起来。

——因为,那头发,就是他的!

玄奘法师所说的,要剃度他的言语,竟然不是为了脱身而想出来的借口。

他居然,真的要将自己给剃度了!

“法师,三思啊!”李恪高声的呼喊起来,死命的挣扎起来。

甚至,都要直接往地上去翻滚——这剃度的场景,搞的就似乎是在超度一般。

只是,玄奘法师的力道极大,任是李恪怎么挣扎,却都是被玄奘法师给按得严严实实。

“银山方丈,你别看了。”

“玄奘他疯了,你赶快拦住他!”

“你知不知道强行剃度皇子是什么后果?”

“古往今来,人族就没发生过这种事!”

李恪被玄奘法师按着头,便只能以目光对殿外的银山方丈示意,破口大骂。

骂过之后,李恪的目光便又转到玄奘法师的身上,哀求起来。

“法师,刀下留情,刀下留情啊!”

“孤王好权色,六根不净,哪里能入得了佛门圣地?”

李恪先是贬低了一番自己,然后又语带威胁。

“法师,我父母尚在,此时剃度,岂不是不孝?”

“法师,我今日之事,若是传回长安,法师固然是一走了之,可这银山寺满门老小,怕都是要被诛杀了!”

“况且如今,佛法还不曾大昌——父皇只是许诺你,迎回正经过后,许佛法为正法。”

“这佛法还不是正法,法师你都敢强渡皇子诸侯——那若是佛法真的成了正法,后来人岂不是要强渡君王?”

“法师佛法高深,举止有度——可后来的佛门魁首,他们的佛法,有法师一般的高深么?”

“今日之事,就算是长安不做理会,可也必定为佛门埋下祸根,使得佛门有灭顶之灾。”

“法师,三思!”

“三思啊!”

李恪的言语说的飞快——生怕是自己说得慢了,玄奘手中的剃刀,便将自己的头顶,给剃一个光溜溜。

到那个地步,就算是他从玄奘的手中逃走,那这光溜溜的头顶,便也注定了他要和天子之位绝缘了!

听着李恪的言语,玄奘手中的剃刀,便也终于是顿住。

——打动他的,不是李恪的威胁,而是李恪所说的,未来之事!

人族当中,是有着前后上下之传承的!

前人做的事,后人,就不免效仿。

就如李恪所言,他今日的举动,传到后世,便一定会有佛门之人效仿。

今日,他玄奘基于诸多考量,剃度了这位皇子,可后来人,却未必会考虑那么多——甚至,那因果之间的关系,都会被后来人给颠倒。

到那个时候,万一真的有哪一代的佛门魁首,想要让佛法臻至前所未有的鼎盛地位,想要验证佛法会有多么鼎盛,然后就真的打算去剃度那一代的天子呢?

那对于佛门而言,必定是真正的灭顶之灾!

永不超生的灭顶之灾!

在那过后,只要人皇人王的道统还在,那任由五行五运流转,佛法的存在,都会是变成彻彻底底的邪魔外道,见之则人人喊打!

到那个时候,修行佛法的佛门弟子,在人间的地位,甚至是比那些妖孽鬼祟,还要卑微卑贱!

“可惜了。”玄奘法师慨叹了一声,收起了手中的剃刀。

“吴王殿下,是真的有慧根。”

玄奘法师收好剃刀,在吴王的面前坐下。

“吴王殿下,这人间的权柄,不过区区百十余载。”

“古往今来,人间无穷万载,天子无数,诸侯无数,又有几人,他们所留下的痕迹,能传于后世呢?”

玄奘看着面前的吴王李恪,满脸都是可惜的神色。

他是真的想要为李恪剃度。

——之前,这剃度之言,的确是权宜之计。

可当他带着李恪来到了这银山寺过后,他就忽然间发现,为李恪剃度,真的是一个极佳的选择,亦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对于这人间而言,对于这李唐而言,当前最大的隐患,就是那夺嫡之争——那太子和吴王之间的争端。

一个有大义,却被束缚于长安城之内。

一个有兵权,更是重耳在外的局势,海阔凭鱼跃!

这样的争端,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到这人间王朝的气脉。

人间,很多的有识之士,都看到了这莫大的隐患。

可在这

没有谁能!

就算是这一代的人皇,都做不到!

对人皇而言,手心手背都是肉,太子和吴王,都是他的亲生儿子,他又怎么忍心,

所以,就算是所有人都看到了这隐患,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隐患,越聚越大。

看着围绕在太子和吴王身边的势力,越来越强——那几乎,是要将王朝的气脉,都一分为二。

这隐患,一旦爆发出来,那无论如何,都会影响到王朝的气脉,会影响到王朝的延续——会使得王朝的运数,提前结束,使得乱世,提前到来!

而对于玄奘这样的,真正的将佛法修进了心里面的高僧而言,他是你绝对不愿意见到乱世到来的!

玄奘博览群书的时候,不止一次的感慨于乱世的可怕!

在他看来,哪怕是一个王朝永存于世,使得一家一姓永远都高高在上,可只要能让那无数的百姓安居乐业,享于太平,能让百姓不再被乱世所杀,那也都是值得的!

所以,对于这李唐王朝当中的隐患,玄奘的内心,其实比谁都要着急——那隐患最终爆发得越发的猛烈,乱世就会来得越早,百姓困苦流离时候,也就越早!

也正是因为在潜意识当中,一直都关注着这隐患,玄奘才是不知不觉的,就来到了梁州——他的西行之路,原本是不需要经过这梁州的!

而就在先前,玄奘忽然就发现了,自己不知不觉的,拐到了梁州来的理由。

那赫然是,他的本能已经告诉了他一个解决这王朝隐患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