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年纪大一些的潘山,在读书识字上显得要笨拙的多,反而对舞枪弄棒的感兴趣。
蒙小华对几个孩子的兴趣爱好并不干涉,但是要求每个人至少要认真读书三年。
三年后,再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今后要走的路。
所以,潘山即便各种难受,每天也要老老实实呆在书房读书写字。
听到母亲询问为何不在书房学习,潘山不由得缩了缩脖子。
潘峰则井井有条的道:"夫子说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们读书也是为了造福百姓,泽被一方,所以不仅要读书,还要关心农事,做一个心系百姓的人。"
"所以,我和哥哥想通过自己养牛,来了解小牛是如何长大的,在过程中应该要注意些什么,而不是做一个读死书的人。"
听弟弟说得头头是道,潘山赶忙点头附和道:"对对,夫子还说让我们多看多想,这样才能理解书中的意思。"
蒙小华想了想道:"嗯,养牛这件事我不能随便答应你们,等我问过夫子,他觉得能让你们养牛,我就把两头牛给你们养,如何?"
潘峰兴奋的道:"好耶,夫子一定会同意的。"
潘山则显得有些恹恹的。
他连夫子布置的功课完成起来都有困难,夫子怎么会同意让他分心去养牛。
在蒙小华这里得了答案,两个小子又飞奔去了书房。
蒙小华笑了笑,转身去了红薯地。
蒙家单单是做种子的红薯都种下去了五百多斤,就是想栽红薯的时候大干一场。
如今扦插红薯苗的时间快到了,蒙小华经常往地里跑,观察红薯苗的长势。
蒙正全一面督促人挖沟起垄,一面也关注着红薯苗的情况。
只要等雨水下来,将地里浇透,就可以扦插红薯藤了。
红薯的普适性很强,只要扦插的红薯藤活了,到了秋天就代表着一大兜子的红薯。
想到红薯能做的美食,蒙小华心里不由得充满了期待。
虽然商城中也能兑换新鲜的红薯出来,但是那种偷偷摸摸的感觉终归不太好。
她就等着秋天红薯丰收了,大张旗鼓的来一次红薯宴,好好的过一次瘾。
见到蒙小华在红薯地边徘徊,就有附近的下人问她:"东家在,这红薯真的有你说的那么高产吗?"
蒙小华笃定的道:"是的,肯定会高产的,以后就不用饿肚子了。"
这个问题,不管是小石村的人,还是蒙家的人都问了她许多次。
每次,蒙小华的回答都坚决无比。
不仅是因为她清楚红薯的惊人产量,更是为了表达她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态度。
每当听到蒙小华呃回答,问话的人就会流出期待的神色。
小石村的人都知道,等清明的雨下来,就是扦插红薯藤的时候。
他们每一个人怀着希望,希望蒙小华说的话是真的:有了红薯,他们以后就再也不用饿肚子了,再也不用为了一口吃的而活得卑微。
蒙小华这大半年来在小石村的的所作所为,正是他们能给予她信任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