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钦差大臣(1 / 2)

第569章钦差大臣

红星传媒旗下有一家红星影像制作公司,不仅包括vcd、dvd的制作,还包括音像发行业务。

可谓是一条龙。

今年上半年,该公司的收入超过3800万元。

可见当下虽然盗版泛滥,但是正版影碟,仍然有着很大的市场。

周浩然先去找了善文栋。

要了一个钦差身份。

然后才见到了这家公司的总经理杜运良。

“周助理,闻名不如见面,佩服!佩服!”

杜运良着实没想到,新来的这个“钦差”,竟然这么年轻。这不仅是红星传媒的董事长助理,甚至董事长善文栋还亲自打来了电话,让他给予全方位的配合。

周浩然在公司里参观,走廊的墙上挂满了海报。

这都是影像公司发行过的一些知名的碟片,包括了电影、电视剧,以及音乐。

“杜总,盗版市场,对我们的业务影响有多大”

周浩然背着手,一边参观一边问。

“那影响可太大了。”

杜运良身边,还有好几位副总经理,来一起迎接钦差大臣。

周浩然瞥他一眼,“具体说说”

杜运良道:“这么说吧,盗版市场的规模,基本是正版市场的两倍。”

“那也不大啊”

周浩然对这样的数据不太相信。

“毕竟盗版碟的质量太低,便宜是便宜,可要是反复观看,还是得正版。”杜运良就指着墙上的一张碟片海报,“这是韩红专辑《雪域光芒》,市场里基本都是正版。盗版磁带很多,但是盗版碟片很少。”

周浩然对此就不太懂了,“为什么”

杜运良笑道:“因为碟片的品质啊,音乐碟,消费者买回去都是要反复听的。盗版碟不行,总划碟,一般播放个两三次,就播不了了,音质画质都没法保证。所以懂行的人买歌曲碟,都是买正版。”

周浩然这才明白怎么回事,“影视碟,也是这样”

“对,一样的。”杜运良点了点头,亦步亦趋的跟在周钦差身后,“不过,一般电影碟买回去后,很少反复看……所以受到品质的影响比较小,盗版市场的规模就很大。”

旁边的陶姓副总补充道:“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规模。电影的数量太多了,那些好莱坞大片,少说几千种,要是都买正版,那就太贵了。音乐碟就不一样了,精品专辑就那些,数量少,就有正版的消费力。”

“价格怎么样”

周浩然背着手,不苟言笑。

保持威慑。

杜运良见他一脸严肃,就心中发虚,连忙道:“周台,盗版的价格要便宜很多。就必须现在很火的影碟《碟中谍》。正版3张碟,标准售价是35块钱。盗版那里,都用不了10块钱。”

“正版碟的价格高,都有哪些原因”

周浩然接下来要运作《还珠格格》的碟片生意,这可是一笔超级订单,运作好了得进账几个亿,得先全方位的了解行业。

“大概分为五个方面。”杜运良在业务方面,还是有能力的,张口就来,“第一大因素,就是版权。还是以《碟中谍》为例,版权价格很高。一套碟售价35元,给派拉蒙的版费就得10块钱。”

“嗯。”

周浩然对此理解,好莱坞就是这样。

在美国,票房市场和影碟市场的收益,大概是1:1的关系。也就是说,一部电影在票房市场分账1亿美元,在影碟市场也能分账1亿美元。

杜运良接着说:“第二点,就是正版的生产成本更高。正版碟片,需要有更好的质量和更好的外包装。在买碟的时候,分辨是正版碟还是盗版碟,其实很简单,看包装就行了。正版碟,都是有一个方方正正的小盒子,把碟片装起来。盗版碟,就是简单的用一张纸壳包着。”

“嗯。”

周浩然的反应平淡。

心中好笑,就觉得盗版商们还有待进步,要是能让人一眼假的分辨盗版,那这水平也太低了。现在才98年,这个行业的确还需要技术的更迭和思维的创新。

杜运良道:“第三点,就是库存了。盗版没有库存,要是真的卖不出去,大不了就向农村地区倾销。甚至,换个包装一样卖。”

“换包装”

“对,很多时候盗版碟卖的好不好,跟外包装是不是吸引人有关。在盗版碟外壳,印上一些女演员的大尺度画面,销量就会很高。”

“好办法。”

周浩然点了点头,觉得这才像是正常的商业思路。

杜运良叹了口气,“不过,正版碟就不行了,因为正规,所以经常会滞销,又不可能像盗版碟似的大幅度降价销售。库存的成本,也都会反映在价格里。”

周浩然在走廊里参观了半个小时。

也跟这几位公司主管聊了半个小时,他们也算坦诚,给周浩然说了很多行业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