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天梯》(下)
对于有着丰富建设经验的华夏来说,超级工程或者说基建,从来都不仅仅是基建,更是一笔经济帐。
最简单的就是以工代赈,通过基建项目,帮助一地百姓发展经济,富余起来。
而这次的“天梯”项目也同样如此。
对于华夏来说,周边落后的国家以及盟友,并不能在抵抗三体文明入侵的过程中起到多大的作用。
人类要快速发展,就要齐心协力团结起来共同进步,将力量汇聚到一处。
所以要应对三体文明入侵的危机,当务之急,除了打破三体智子对于基础物理学的封锁,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提升整个人类的文明程度。
关于这一点,电影的某个片段中,由华夏政府于虚拟梦境中主导召开的一次特别会议上,也是明确指出了。
在会议上,特事部门的负责人还专门介绍了外星人侯明宇所讲述的宇宙文明图景,表示地球人类文明要解决三体危机,进入星际文明宇宙,只有发展科技和政治思想,提升文明层次这一条路。
也正是在这次的会议上,“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被正式推出了。
对于浩瀚的宇宙和繁多的宇宙文明来说,地球上的种族、民族、性别、宗教等差异,着实是有些可笑。
过去人类对于宇宙外的世界存在疑虑,没有那么大的决心走出地球,于是在这颗星球上产生了连绵不断的争端和内耗。
但如今他们知道了,地球之外还有更广阔的世界,将目光局限于这一颗星球上,无疑是件短视的行为。
所以“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不仅仅只是一句空话和口号。
就好像这次的“天梯”项目,华夏也正是依照这一理论来设计和行事的。
在华夏的项目计划中,“天梯”项目并非是单纯的从国内抽调人手和物资到东南亚国家进行建设。
除了发展太空事业和战略价值以外,该项目还有另一个功能,就是助力东南亚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天梯》电影里,关于这一条线,主要是以工程师赵书蕾为主视角。
电影中给她的镜头,大多是和当地的工人交流沟通的片段。
其中有一段剧情就是赵书蕾白天在工地,晚上还要去华夏为当地工人开设的夜校授课,教授那些工人更先进的建设知识和华国经验。
可以看得出来,那些工人都十分尊重赵书蕾这位华国女性。
而这还只是她个人影响,放到项目上,“天梯”在东南亚的建设,带动了当地的基建升级。
首先是交通,为了建设太空电梯,华夏首先就是修了一条铁路联通当地和华夏。
然后兴建的发电站,不仅为天梯项目提供能源,同时还解决了周边村庄的缺点问题。
电影里就有个镜头是天梯发电站的能源点亮了周边村庄,村民们用这些电力进行生产,发展小型加工业。
通过这些华夏方面主动释放的善意,效果还是有一些的。
至少当初华夏建设团队刚到这里建立基地时,当地对于这个项目还存在着“天梯是资源掠夺工具”、“天梯会带来宇宙射线”的误解。
然而在经过项目成员数年的努力后,这些问题不能说都解决了,但起码是获得了一定的成果。
《天梯》的剧情在一段照顾到项目不同角色,从各个方位展现该项目情况的平缓过渡后,节奏又再次开始加快。
那些反对者以及反对者背后的支持者,可不会就这么放任“天梯”项目顺利封顶。
只不过有之前数次失败的前车之鉴,再加上eto组织的参与,刘培强他们这一次所面临的危机,无疑是要更大。
因为eto组织引来了数头海怪冲击“天梯”项目。
当然了,这些海怪究竟是有多少受eto组织影响也很难说,因为大海那边中砂群岛军事基地遇到海怪冲击和赤藻危机的时候,几乎也是一样的。
两边同时受到海怪威胁,这也就意味着“天梯”项目这边很难等到支援了。
好在“天梯”项目本身的防御体系构建得并不差,同时还有刘培强这样的精锐战士,并且重型机甲也是有的。
而且在这电影里,不仅是重型机甲,还有很多用来建设“天梯”基底的大型工程设备,也都有展现出来。
说起来这些设备还都是徐工集团主动赞助的,郭帆也算是占到了王皓的便宜。
因为当初王皓在拍摄电影《火星救援》时,就已经和徐工建立起了联系,获得了对方在工程机械设备上的赞助。
而之后的《红海行动》,有了前面《火星救援》的赞助成绩,徐工在支援【星河电影宇宙】这件事情上就比较上心了,出了不少力。
而这次的《天梯》也一样,并且合作还更加深入,毕竟郭帆可是亲自登门拜访,初步展现了自己赛博妲己的“魅力”,而且《天梯》在内容上涉及到的是超级工程,比《红海行动》的军事元素更契合徐工。
所以在郭帆亲自上门后,徐工立即就组建了专项支持团队,自项目开机起就驻组提供支持,在设备、技术、人员等多维度投入了大量的支持。
像是电影里出现过的“钢铁螳螂”救援平台、无人集装箱运输机器人、全地形越野运载车等装备,既是影片中的道具,也是徐工集团最为先进的高端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