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这天,天牛庙村处处透着热闹,费家的院子更是年味最浓的地方。
门口挂着的红灯笼,除夕夜点燃的鞭炮皮里扒拉,在村里头数第一响,也就宁家的鞭炮能勉强跟在后头。
一大家子人先跟着费左氏在祖宗牌位前祭拜。
费左氏嘴里念念有词地祈愿、一年顺遂、庄稼丰收,两个新媳妇赶紧怀上香火。
祭拜完,满满一桌子年夜饭就端了上来,红烧肉、炸丸子、还有羊肉锅子,螃蟹。
真的是万恶的旧社会,地主阶级就是舒服啊。
饭后,费文秉拉着苏苏坐在大院门口的门槛上看小青和刘胡子放烟花。
夜空中,烟花炸开一片,映得苏苏眼睛亮晶晶的。
费文秉怕她手冻着,干脆把她的手揣进自己咯吱窝里捂着,暖得苏苏忍不住的往他身边凑了凑。
她把脑袋靠在文秉哥的肩膀上,心里那点想家的念头也淡了。
原本还总惦记着娘,可如今娘身体也好了,时不时的还能回家,也没人拦着。
她也就不想那么多、没有那么想家了、这里有文秉哥疼着、姐姐陪着,在费家的日子,好像也没她当初想的那么难熬。
转眼到了初一,宁老扣却没闲着。
他特意设了酒局,把封四请了过来,一边拉着旧日交情唠嗑,一边不停劝酒。
几杯烈酒下肚,封四脑子早就糊里糊涂,竟稀里糊涂地把自家四亩地卖给了宁老扣,等醒了酒,看着白纸黑字的手印、也只能追悔莫及。
....
之后的日子,便是走不完的亲戚、串不完的门。
费文秉陪着苏苏回娘家拜年,宁郭氏拉着两个闺女的手问长问短,看到女儿气色好、眉眼间也都是笑,才彻底放了心。
他和费文典领着各自的媳妇还一起去了娘娘山的庙会,庙会上人挤人,卖糖画的、捏面人的、唱小戏的,热闹得不行,苏苏挽着姐的胳膊,玩得可开心了。
日子一晃就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汤圆刚吃完,就到了费文典和绣绣要离开的日子。
天牛庙村的年,也随着这场离别,渐渐画上了句号。
年后的天牛庙村还留着年味,费文秉却盘算起了出门的事。
他打算去趟魔都,提前踩踩点,为以后领着一家子搬去做准备。
对苏苏,他倒没什么不放心的。
这丫头性子实诚,跟他越来越亲,只要自己说要走,她多半会跟着。
最让他犯愁的是费左氏,老嫂子守着费家祖产大半辈子,眼里心里都是这片院子、这些田地,要让她主动撇下祖产离开,难。
人教人,说破嘴皮也未必听。
可事教人,一教一个准。
等往后家里粮食紧了,孩子多了、日子不好过了,不用他多劝,老嫂子自己就知道,守着祖产不如一家子安稳,到时候就算她不情愿,也不得不走了。
......
正月的风,刮在人脸上生疼。
费家大门口的两盏红灯笼还没撤下去、门前站着的几个人,表情上都带着即将离别的不舍。
费文典穿着藏青棉袍,手里拎着的两个大箱子。
一个装着他和宁绣绣的换洗衣物,另一个是白面饼、点心还有他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