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苑靶场。
胤禛身着一身常服,身后跟着一众护卫时刻警惕着四周。
他手里正拿着一支火铳,仔细看着火铳的每一处细节,先是顺着枪管,目光落在枪内膛线上,这膛线是火铳的“秘密武器”,对射击精准度起着关键作用。
后部,那是戴梓改良后带有起落器的后部快装弹膛。
这火铳的设计理念跟一百多年后的霍尔后装燧发枪已经大体一致了,戴梓真他娘的是个人才。
“给,打两枪让朕看看。”
戴梓听闻,立刻挥了挥手。
只见一名火器兵迅速上前,恭敬地接过皇上手里的火铳。
这火器兵动作娴熟,从弹药包里拿出一个纸包,紧接着,他用嘴咬开纸壳定装弹,这定装弹是按皇上的意思改良的,火药与弹丸同包,比往日分开携带方便多了。
先是将少量的火药倒入打火的位置。
然后,将弹膛翘起,把剩余的火药倒进去,再装上弹丸,并用手指将弹丸推到最里面,确保弹药装填到位,最后合上枪膛。
完成这些步骤后,他迅速将枪机闭锁,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
火器兵举起火铳,对准百米开外的靶子,准备开枪射击。
火器射击时可能存在的风险,戴梓赶紧将胤禛护在身后,以防万一。
随着“砰”的一声巨响,火铳口冒起了浓浓的白烟。
很快,对面就有个士兵挥舞着旗帜,在空中画了个圆圈,这是命中的意思。
“好,不错,在试试更远的距离能不能命中。”
他对这火铳的表现很满意,看看它在更远射程上能不能有良好的命中率。
随即,火器兵迅速行动,继续装发第二颗弹丸。
他重复着之前的步骤。
很快、又打了几发,射程最远五百米,命中率在四成左右。
戴梓站在旁边,向胤禛汇报火铳的相关情况。
“皇上,您提出来的那个枪膛的膛线,效果显着,命中率可以从二成提升到了四成。这个后装膛线燧发枪比滑膛燧发枪每分钟可以多射击五发弹丸。
只是这膛线的制作困难重重,工期漫长,以目前的情况,很难大规模地生产。”
胤禛听后,点了点头。
他心里明白,在这个以水力、畜力机床作为动力的、半手工作坊为主的时代,想要实现大规模生产不容易。
想起前几天老十三的禀报,蒸汽机马上就能完工,已经进入到了试验阶段。
一旦蒸汽机投入使用,他们就能接着研发火车、蒸汽机床等等一系列工业机械,大清的工业革命就比西方提前二三十年。
“戴所长,现在咱们这样的火枪一个月能生产多少?”
“回皇上的话,每个月可以生产二百支左右。”
这个产量对于大清的军事需求来说,远远不够。
胤禛微微皱眉。“还是太慢了。”
“皇上,水力机床还有脚踏式机床可以生产枪身大体,十斤粗铁能出一斤的精铁。可就是这个膛线不好钻,咱们现有的刻刀没有那么大的强度,无法快速地加工,只能慢慢来。就算是一个熟练的工匠,一个月也只能制作两把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