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八旗子弟的人口数量与日俱增。
要打仗都要自己备粮草马匹和武器、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变卖族上分的圈地。
地越卖越少,人越来越穷,没钱、谁又不是傻的、又怎可能在战场上玩命呢?
所以他要做的就是不能让这帮八旗子弟在游手好闲的,不会骑马,也不会射箭,几乎丧失了作为八旗子弟应有的技能,已经快被养废了。
这样的状况必须改变。
旗务整顿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了,康熙年间的一些律法也必须做出修改。
胤禛心中已有了明确的计划,他要让这些八旗子弟重新学习骑射,通过刻苦训练来强健体魄。绝不能等到真正打仗的时候,这帮人却一个个吓得腿软,毫无战斗力,成为白白耗费国库钱财的蛀虫。
但这旗务整顿,是个费力不讨好的活。
老十四胤禵,能力还是有的、派人将他接回来。
这整顿旗务的重任,他觉得可以交给老十四,再加上瘸腿的老七胤佑。
朕绝不养闲人!八旗子弟们,都该醒醒了,都去干活。
....
在清代,这火器的使用很荒谬。
枪,本应是抵御外敌的利器,却被统治者更多地对准了汉人。
在他们狭隘的认知里,汉人企图夺取江山,而外国人不过是想要钱财。
若是把子弹都消耗在抵御外国侵略者上,一旦汉人趁机而起,江山便会易主。
钱财没了,还能通过压榨汉人平民再获取,于是这火器,被他们留在最后对付汉人。
导致清军输掉的不仅仅是武器装备。
根源在于,他们这种处处防汉的心态,使得民心尽失。
满人本就属于异族,他们虽然吸取了元代将人分成四等而引发民怨的教训,入关后便喊着“满汉一家亲”的口号,但实际上,对汉人依旧防备到了极点。
胤禛有时愤恨的不行,甚至想着,还不如学那个只知吃喝玩乐的败家子弘历。
是个只顾享乐的昏君,倒也省心。
任由清朝这这么下去,早点亡国算了。